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一门课20个名额 中国计量学院试验小班化教学
2014-10-10 16:39:00

  一门课程20个名额 高校新课改试验小班化教学

  这两天,中国计量学院面向所有新生开设的研讨选修课正式上线。据了解,本学期能选择的有10门课程,每门课程20个名额,将在接下去几周内,一一为新生捧上。

  比如,《流动的诗意》就是其中的一门,听名字你一定认为这门课是文学课,其实不然,讲的是力学知识。授课老师是该院院长林建忠。

  中国计量学院院长林建忠给新生授课《流动的诗意》

  文理融合,让学生在互动中思考

  夏影,中国计量学院的大一新生,她选修的这门课程正是《流动的诗意》。已经上了两节课的她说,课程有趣,受益匪浅。

  “这堂课讲的是雾霾与多相流,诗人宁调元曾在《八月十五夜漫书一律》中就有一句‘一天霾雾拨难开’。原来,霾不是现代才有的。”热爱文学的夏影还文诌诌地说起了听课感:“时有清风扑面,时有深邃思索;时需宁思静听,时需互动往来。”

  那什么是流体?流体是自然界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其规律可以由自然科学中的流体力学给予描述,而其景象也被千百年来的诗人们所描述。

  这门课程,选择了古人的12句七言诗来描述12种流动现象,并用流动力学的理论进行解释。

  “将人文元素与自然科学高度结合的融合,这也是文理的交融,对于刚刚走入大学的新生来说是一种衔接。”林建忠院长说,每次课他会给出一句七言诗,并简单介绍诗的背景和大意,然后说明该诗所描述的流动现象。结合则由同学们讨论与该流动现象相关的事实、原理,充分训练同学们的认知力、想象力、推断力、归纳力和表诉力。

  “第一次在课堂上,发现学生发言比老师讲的还多,课堂讨论也很激烈,产生了很多新的观点。”课后,夏影兴奋地对说。

  显然,与传统课堂不一样的研讨课,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兴趣。虽然每门课只20名的“幸运儿”,人数虽少,教学效果却得到新生的欢迎。

  探索教学,院长带头开设新课堂

  大学校长平常行政工作繁忙,很少能给本科生上课,而对于刚刚走进大学的大一新生来说,能听到校长讲课还真是不多。而对于此次开设新课堂,林建忠却谦虚地说,自己仅是作为课改带头上,起到一个“敲门砖”的角色。

  “大学的课程与中小学有很大不同,教师不能用自己专业的眼光去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样讲,学生会理解,而是要用学生的思维去授课,帮助他们理解。特别是在课堂上的互动性,一定要提高。”林建忠说,课堂上不能只有教师讲,要多鼓励学生讲,这样学生才能学得好。”

  上课形式、课程内容、成绩考核,均由教授自己拟定的课程设置,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那么,如何落地?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李海芬介绍,学校经多次组织专家进行讨论商议,从课程目的、内容设计、讲授教师、教室容量等方面做了全方位考量,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做了解决方案和预案。

  据了解,在中国计量学院本学期最终获得开课资格的10位老师中,不少教授都是国家级奖项的获得者,省级名师或是校级名师等最受学生喜爱的老师。

  对于多年来面对的都是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上课的教授而言,开这样一门课程,也是对自身的一次挑战,能与新生交流,尤其是现在都是“95”后,能了解他们的新奇想法和不一样的世界,让教授们乐意之至。

  “为了保证课堂教学质量,能上到新生研讨课的学生很少,因为每个班只有20人,完全实行小班化教学。”教务处处长潘岚说,本学期能选择的只有10门课程,也就是200个名额。而对于选课的近5000名新生来说,入选的概率有如中奖。

  由于名额有限,所以,学校还将选择部分课程全程录像,制成网络课程,供全体学生点击观看。

  虽然如此,潘岚还说:“不是所有课程都适合小班教学,对一些互动要求高、需讨论的课程,小班效益才能显现。”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