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工程教育与产学研协同创新论坛在浙成功举行
2017-05-24 19:39: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编辑 陈显婷 通讯员 陈泽建 赵家蓓)近日,工程教育与产学研协同创新论坛在浙江君尚饭店召开。本次论坛由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支持,杭州结构与地基处理研究会协办。

  时值全球求是学子共庆浙江大学建校120周年、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喜迎办学90周年之际,本次会议旨在共同探讨创新驱动下的工程教育模式、引领学科发展的动力、构建业界进步的产学研协同体系。参加本次论坛的有工程企业界校友、嘉宾,建筑工程学院各研究所负责人、师生代表共90余人。论坛主要由主题报告和圆桌讨论两个部分组成,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吕朝锋主持论坛。

  吕朝锋首先代表学院向全体到场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随后,全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浙江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陆国栋为论坛致开幕辞。陆国栋肯定了土木建设领域在国家建设发展中做出的突出贡献,同时指出目前我国工程教育任重道远,作为我国的传统、优势领域,在工程教育上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工程教育要克服中国的“考”文化,不能培养只会考试的学生。他大力支持建工学院在教育教学所做的改革,希望各界人士和校友师生共同努力,书写产学研协同新篇章。

  报告会部分,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叶青,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张为民,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谭立新、生特瑞亚太有限公司董事长、CEO何融,浙江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王国银、浙江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陆国栋等六位特邀主题发言嘉宾,分别从绿色建筑、大水电工程、国际工程承包领域、工程创业经历、高教教育管理、人才培养等角度,分享了自身对于工程教育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解。

  叶青作了题为“阳光下的绿色梦想”的主题报告。她指出,城市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互联网技术给城市带来新的变革,互联网对城市空间及物的关注也就是对人的关注。在谈到建筑教育时,叶青认为,目前的建筑教育仍然停留在把建筑结构分解的工业思维上,绿色建筑产业应该创建跨领域的集成学科专业。

  张为民以“大水电——长江超级工程”为题,介绍了中国三十余年来在水电工程上取得的跨越式发展。他表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水电强国,以三峡水电工程为例,我国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值得国人骄傲。他指出,三峡工程是以防控灾害为根本目标的千秋民生工程,目前在防洪、发电、航运、供水补水方面已发挥了巨大的功能效益,而一些公众关心的问题,包括泥沙淤积、移民安置、物种保护、大坝安全等,也得到了妥善的解决或改善。

  谭立新带来“国际工程承包的机遇与挑战”的主题报告。他首先介绍了中国建筑承包的一些国际重大工程,其中包括大型的公共建筑与基础设施建设。随后,他讲述了国际工程承包与国内工程承包的一些差异和国际工程承包所面临的挑战,但同样也为我们提供了不可错过的机遇,要勇敢怀揣梦想走上“一带一路”的工程承包之路。

  何融围绕“如何成为高端工程建设人才”展开了演讲。他结合自己从任教高校到创办工程顾问公司的经历,提出了关于高端工程人才的看法。他指出,高端工程建设人才应当集商人、政治家、工程技术专家于一体,拥有高智商、高情商和强壮体力。何融结合自己多年来培养和考察员工的经历,对工程建设人才的一系列基本素养进行生动解读。

  王国银介绍了浙江省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情况和近年来省教育厅在这一方面的一系列具体措施。他也指出了目前工程教育还存在人才培养定位与社会需求脱节、人才培养方式与互联网社会发展步伐不相适应等问题。他认为,高校应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评价体系,健全国际化培养标准。

  陆国栋带来了“新工科背景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主题报告。陆国栋结合实际情况,指出当前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以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例指出,要真正实现新工科的教育,必须做到学科联合教育、产学研融合教育。

  短暂茶歇和合影后,进入论坛第二部分。除如上主题发言嘉宾外,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郁银泉,中交上海航道局副总工程师周海,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副院长、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唐晓武等共计9位嘉宾,围绕如何培养工程人才、推动校企协同创新展开了讨论。

  在日新月异的社会背景下,工程领域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对此,唐晓武分享了竺可桢学院的复合交叉培养模式的经验。他说,竺院的培养理念是超前的,是高校在市场之前取得改革主动权的表现,期待未来建立建工学院与竺可桢学院之间的联合培养机制。

  陆国栋指出,高校工科教育应着重于学生两方面的能力,一是工程创新能力,二是适应变化的能力。对此,嘉宾一致表示认可。何融结合在浙大建筑系的学习经历,表示当年系里经常引进来自各院校的名师举行讲座,很好地帮助同学们开阔眼界,了解业界最新动态。他还强调,要鼓励学生要有好奇心和乐观精神,这是高端工程人才的必备素质。郁银泉补充道,再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同时要对自己有准确清醒的认识。

  叶青根据实例,对照中外不同教育背景的差异,指出国内学生的缺点是“会表达不会沟通,会完成任务不会实现目标”。这一点无关学历,而是跟在校时所受教育方式有关。她认为,工程设计应当是共享、协作的,应当摒弃过去工程教育中的落后观念。

  张为民强调了工程教育中“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事业发展如同马拉松长跑,贵在个人的学习能力和价值观,而非一时的知识积累。他建议在本科教育中设置新型课程,专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逻辑思维、工作方法等方面的素质。

  结合产学研协同创新、协同育人的理念,周海分享了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跟部分高校合作建设实践培养基地的案例。该基地不但为高校工科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践条件,注重实习跨度和深度,还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为其科研课题提供工程指导。这为我们推动校企协同育人带来了启示。

  整个论坛气氛活跃,讨论热烈,体现了业界校友和嘉宾们对高校工程教育的热切关心和鼎力支持。至此,本次论坛圆满落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工程教育培养了数以千万的专门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我国走向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以及 “双一流”的建设的开展,高校的工程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次论坛上,来自企业和高校的嘉宾们畅所欲言,对如何从培养模式、教育理念、校企合作上推动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此次论坛将会对工程人才培养、产学研协同创新带来积极贡献,努力为我国工程建设培养更多卓越高端人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19-12-23 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