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宁波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助力未来“卓越工程师”的成长!
2017-06-15 10:52: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编辑 陈显婷)宁波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始建于2008年,前身为电子信息工程专科专业。2010年被教育部遴选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专业,2014年被遴选为浙江省新兴特色专业。专业学科实力强劲,其依托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为浙江省一流学科培育点,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因此,在这里,你可以接触到电子信息产业的最前沿。

△宁波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宣传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面向电子信息行业和嵌入式系统领域,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制造与应用、维护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开发型高级技术人才。 本专业为教育部“卓越计划”首批试点专业,采用“3+1”培养模式,即3年在校内学习,1年与企业联合进行项目实训式培养。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理论、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电子测量技术、计算机通信网、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嵌入式系统及应用、射频电路、传感器原理及应用、EDA设计技术、SOPC设计技术、程控交换技术等。

  就业方向:面向嵌入式系统、信息传感与通信或信息控制等领域,从事初级的开发与设计、应用、生产、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和维护方面工作,可胜任电子与通信职业的现场工程师或现场主管等岗位。

  该专业有哪些师资配备? 

  本专业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这支队伍是培养优秀工程师人才的主力军,也是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的中坚力量。现有教师1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0人,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者8人,具有企业工程实践经验者14人。有兼职硕士生导师3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培养对象3人,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第一层次1人。

  有哪些实验教学支撑该专业的发展? 

  在相关学科领域建有宁波市“院士工作站”和宁波市“博士后创新基地”,“智能装备与柔性制造系统”科研团队为宁波市科技创新团队和宁波市“机器换人”指导专家组。

  作为专业支撑的电子技术实验中心、计算技术实验中心为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其中电子技术实验中心还为浙江省重点建设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学校相继建成了电子与控制工程训练中心和多网融合与通信技术工程训练中心。与中软国际集团共建的实习基地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在电子技术实验中心下建有电工电子实验室、通信系统实验室、电子系统设计实验室、微机与控制实验室、传感器与检测实验室、表面贴装技术(SMT)实验室、GE智能平台实验室、4G移动通信实验室、工业机器人实验室、电子创新实验室等教学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6000余平方米、设备资产总值3323万元,设备生均值1.67万元。   

浙江省ACM竞赛   

浙江省电子设计竞赛   

第九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 

  该专业采用怎样的育人模式? 

  本专业将学科竞赛、科研训练纳入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探索“科教协同”的育人模式。通过建立面向学生全天候开放的电子创新实验室、建立“合协号”导师制、开设学科竞赛选修课、举办大学生科技活动月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进入全天候开放的电子创新实验室,参与智能车、机器人、ACM程序设计、电子设计、服务外包等国内外赛事。近三年,学生累计获得全国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省级以上奖项49项,承担大学生科创项目26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12项,学生公开发表论文29篇。

  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特色是什么? 

  作为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本专业以校企合作为抓手,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模式。先后在中软国际集团、宁波三星电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500强企业)、宁波柯力电气制造有限公司、宁波科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电银通金融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华嵌信息有限公司、达内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千锋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宁波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车宁波传感器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将宁波高新区宁工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引入校内,联合建设了电子与控制技术工程训练中心,聘请10余位合作企业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为兼职指导教师,共同参与工程师后备人才培养。 

  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8.4%,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毕业生可以从事电子设计、还可以成为软件工程师,更可以在IT行业,移动终端领域大展身手。同时,还与长安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5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358981171 2020-06-26 1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