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绍兴一中迎来120周年校庆 众多校友回校忆“芳华”
2017-10-06 22:29: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会稽挺秀,鉴湖含章。巍巍学府,德渥群芳。10月5-6日,绍兴市第一中学举行了建校120周年系列庆典活动,来自五湖四海的新老校友聚首绍一中镜湖校区,共话母校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绍一中自1897年建校以来,至今风雨兼程120周年。120年来,绍一中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和厚重的文化积淀。近年来,更是秉承“求真、务实、创新”的校训,不懈进取,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成为了绍兴教育一张金名片。

  2017年7月,绍一中正式开启镜湖新区时代。在这个“具有江南古典园林风格和厚重历史文化蕴味”的新校区内,120周年校庆的庆典活动拉开帷幕。走在校园里,无时无刻不被绍一中的历史厚重感所震撼,看着徐树兰、蔡元培、鲁迅、蒋梦麟、沈金相等绍一中名师名人的雕像,仿佛穿越百年历史与他们一同漫步于校园。

  在10月5日的校庆活动中,举行了绍一中“英贤计划”项目签约暨“家贤楼”揭牌,绍一中教育基金会成立暨“越乔楼”揭牌,以及绍一中校史博物馆、元培工作室、鲁迅纪念室开馆暨名人雕像揭像仪式。此外,在“求真大讲堂”院士系列讲座活动中,许溶烈院士、徐杨生院士、沈士团院士、陶文钊院士等杰出校友带来了各自擅长领域的讲座,让师生受益匪浅。

  绍兴市委副书记、市长马卫光会见了多位院士校友。在绍兴一中“英贤计划”项目签约和绍兴一中教育基金成立仪式上,马卫光表示,绍一中120年的厚积薄发,“孕育”出了一大批杰出校友,他希望绍一中以迁建和建校120周年为契机,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抢抓时代机遇,承担光荣使命,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加快把学校建设成为全国一流名校。

  10月6日上午,一场以“留住芳华”为主题120周年校庆庆典在绍一中“养新书藏”图书馆三楼报告厅举行。在《序:情景——薪传》中,不同年代的教师代表将手中的火炬一点点传承下去,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绍一中人把教书育人的重任扛在肩上。“尚博雅,力成才,吾辈责任永不忘”,当所有老师把这句话喊出口时,全体学子热血沸腾,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校友,几乎热泪盈眶。

  庆典中,绍一中现任校长朱雯激动地表示,虽然历经120周年,但学校依然十分年轻,“一中的校友对学校有着浓浓的感情,对母校来说,他们就是财富。”朱校长还在现场@绍一中所有校友,希望他们常回家看看,感谢他们从未离开过。

  说起劳春燕这名字,相信不少人都不陌生。这个当年以绍兴市文科状元,浙江省文科第四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的央视主持人,高中毕业于绍一中。120周年校庆,她带着感恩回绍兴为母校庆生。“受到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劳春燕说,当年很多老师的话让她到现在都非常受益,也为她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基础,所以她对母校一直都有别样的感情。

  同为校友的沈士团院士对母校也有特别深厚的感情。1955-1958年,沈士团就读于绍一中,阔别母校半个世纪,现年77岁的他深情地说,他的第一个母亲是祖国,给他尊严;第二母亲是母校,给他知识和文化;第三个母亲是生他养她的亲娘,给他生命。

  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的徐杨生院士也是绍一中校友,1970-1975年,他就读于此。他感叹,母校就是精神的故乡,“精神就像葡萄架,只有不断引领,才能结出美味的葡萄。”

  下午,一场关于“教育核心力——新考改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战略研讨会”在绍兴一中树兰楼拉开大幕。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教育在线和绍兴市教育考试院主办,绍一中承办,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众多高水平大学的招办负责人,浙江工业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财经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等十余所省内本科高校招办负责人,以及稽山中学、绍兴鲁迅中学、上虞中学、新昌中学等绍兴地区重高和杭州、宁波等地近30所重高校长、副校长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高考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问题。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陈志文就高考改革作了题为“高考改革:公平与科学之间艰难的平衡(高考改革的观察与思考)”的深度报告,陈总编从高考改革的重要前提与基础、高考改革核心诉求与解决方案、浙江方案遇到的问题与思考和对高考改革的四个方面的思考等内容着手,一一进行深度剖析。

  陈总编表示,高考改革本身就是在做一道难题,难在哪儿?公平与科学之间的艰难平衡和教育诉求与社会诉求的平衡。“改革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只要大方向正确就需要坚持推进。”陈总编说,高考改革过程中出现问题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需要宽容,也需要及时反省调整。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杨生也作了主题报告,与与会人员共同探讨了“人工智能下的教育问题”。徐校长说,人类与人工智能最大的区别和优势在于,人类有知觉、想象和创造三个强项,这是人工智能无论如何都无法代替的。“当今需要身心健康,学贯中西、汇通古今的大学生,我们希望大学生能够阅读人文经典,与先贤对话,与自然对话。”徐校长说。

  随后,各高校招办负责人和高中负责人进行头脑风暴,对新高考背景下人才培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针对新高考形势下如何做好优质人才吸收及培养阐释了不同意见和想法。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0-10-22 18:10
微信图片_2020101008504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