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沟通,我与孩子共成长 2017MMUN杭州国际青少年峰会国际教育家长论坛举行
2017-10-06 23:26: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张萍)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困惑:作为家长,是教给孩子一个好的“思维能力”更重要,还是帮助孩子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更重要?

  10月5日,2017MMUN(模联)杭州国际青少年峰会国际教育家长论坛在下城区长江实验小学举行。其实,最有效促进孩子成长的不是别的,而是家长的陪伴和沟通。本次论坛以“沟通,我与孩子共成长”为主题,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教育学会会长、浙江省教育厅原副厅长张绪培先生,杭州市下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黄伟先生,杭州市下城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郑宏尖先生出席论坛,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墨西哥等7个国家的200余位家长参加论坛交流。

  现实的沟通是怎么样的?从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下城区面向全区23所中小学和九年一贯制学校2300户家庭做《亲子沟通调查问卷》。从收回的2118份有效问卷中,得出关于沟通内容、沟通时间和沟通方式的三组数据。

  调查显示,中国父母每天与孩子的有效沟通时间不超过6分钟,而心理学研究则表明,学龄前、童年期、青春期,孩子在成长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沟通与陪伴。作为家长,在任何一个时间段都不能缺位,否则,将不利于孩子人格的形成与完善。

  但是,往往很多家长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就发现自己找不到曾经与孩子“无话不说”的感觉了。他们发现,与孩子的共同话题似乎越来越少,与孩子沟通的方式越来越“简单粗暴”,所谓的“青春期遇到了更年期”变得很可怕。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又该如何解决呢?

  来自青春中学的学生,把他们的真实生活改编成情景短剧《爱的时机》,带到了论坛现场。“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己的妈妈”现场大碰撞,带给现场观众的不仅仅是触动,更有思考。情景剧后,参与演出的孩子和家长站到舞台中央,一对一地进行没有事先准备的内心独白,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大胆地说了出来。

  吴巧玲是下城区大成实验学校一位普普通通的母亲,10多年来,她一直坚持用书信的方式与儿子交流,至今一共写了300多封。这300多封信,记录了她19年来陪伴儿子共同成长的点点滴滴。吴巧玲认为,文字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它能够发挥的作用,有时是语言无法达到的。她说,父母陪伴孩子,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质量高下。“一分钟的快乐陪伴,远胜一天唠唠叨叨。”

  在本次论坛上,吴巧玲深情地朗读了其中一封信,这封信是她专门写给儿子的成人礼的。吴巧玲说,书信在孩子与自己之间架起了一座畅通且个性的桥梁,帮助自己建立了一个充满阳光、非常温馨的幸福家园。

  杭州市青春中学学生处主任徐怡结合自己多年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经验,谈了她对家长如何正确与孩子沟通的建议。她认为,构筑家庭心之桥的三要素是:陪伴、倾听和榜样。“家长要多挤点时间陪伴孩子,倾听他们的心声,以自身的行为影响自己的孩子。”徐恰说。

  来自江干区丁兰实验中学的谢佶薇作为家长代表对家庭沟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做一个好的倾听者是做好好的沟通者的第一步,良好的沟通需要耐心、体贴、信任和爱。

  来自杭州长江实验学校六(3)班胡敏母亲的发言也引起了与会代表们的极大共鸣。她讲述了自己家有了“二宝”之后,整个家庭特别是“大宝”发生的种种变化,并与家长们分享了她如何有针对性地与“大宝”沟通的三点经验——换位思考,用心沟通;正向引导,培养成就感;参与照顾,培养责任感。

  论坛现场,中外嘉宾、家长都对家庭教育、与孩子沟通、陪伴孩子成长等话题进行了探讨,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现场气氛热烈、发人深省。

  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教育学会会长、浙江省教育厅原副厅长张绪培对本次论坛进行了点评。

  张绪培认为,家庭教育着重解决四个问题:一是亲子沟通,让孩子明白家是温暖的港湾;二是习惯养成,让孩子的学习生活从好习惯着手;三是道德成长,培养孩子的同情心、责任感等;四是人生规划,研究孩子的爱好和才能,帮助孩子做好人生规划。而要解决以上四个问题,家长要做到善于沟通,给孩子更多正能量;潜移默化,以榜样的力量引导孩子;参与体验,让孩子成为家庭个的一份子;训练习惯,始终如一地训练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并可适当奖惩。

  在中小学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下城区一直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不断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深化家庭教育工作机制,拓宽研究领域,拓展家庭教育空间领域。近年来,围绕区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家校联盟:协同教育机制的新探索》,搭建区“家长课堂”平台,打造全区中小幼家长互动交流的区域模式,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有效合力,做到优质资源共享,传递积极的家庭教育理念,为更广大的家长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与指导。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