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风雨五十载 磨难砺初心 嘉兴学院“老三届”军旅校友访谈
2018-04-17 10:02:00
中国教育在线广东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编辑 吴憾 通讯员 万博文 刘雨晴 丁宁 游雪)“遥远的路程昨日的梦以及远去的笑声,再次的见面我们又历经了多少的路程……”不惧时光荏苒,不畏路途遥远,跨越了半个世纪,“老三届”校友们终于在母校重逢。4月10日至4月11日,浙江冶金工业学校(嘉兴学院前身之一)“老三届”毕业五十周年校友联谊会如期举行。

(左)俞立新 (中)傅骁 (右)李森华 吴杰/摄

  五十年再回首,师恩难忘

  为了完成这一次约定,校友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有的校友刚遭逢亲人离世,葬礼一结束下午便匆匆赶往学校;有的校友身体状况不佳,带着瓶瓶罐罐的药物坐上颠簸的火车,踏上了返校的行程。“从酝酿到筹备此次校友会就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现在能够成功举办,离不开老三届同学的支持,离不开母校的支持。”67届有色金属矿产开采班的校友傅骁说道。

  一别数十载,再相逢,青春不再。“看见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一时半会却又叫不出名字,捧着同学的脸凝视,不断搜索回忆。等到叫出了名字,接着就是满含泪水的互相拥抱。”傅骁告诉记者,就在上午的校友座谈会中,好几位同学全程眼眶都是湿润的,含着眼泪听完了整个座谈会。因为距离遥远,联系又不方便,加之工作繁忙,很多同学一别就是五十年。“我们这一届都是浙江籍的学生,直到退休后,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例如同学间相互走访或是回乡探亲、扫墓,才慢慢恢复了联系”,67届工业企业会计的李森华补充道。

  1963年刚刚初中毕业的他们,还是十六七岁的年纪就离开父母来到浙江冶金工业学校求学。当时的环境十分艰苦,大多数同学都是“三困生”——困难时期家庭困难的学生来到困难的地方学习。但是回忆起当年的学校生活,他们依旧充满深情。“最难忘的就是老师都把我们当成自己的孩子。记得有一年冬天,班中的一位女同学没有棉服,只有一条单裤,冷得发抖,骨头紫红。汪老师知道后立刻带她去梅城街上买了一套崭新的棉衣。还有其他的几位老师,都是尽己所能地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经常给我们买学习用品。或者是担心我们吃不饱饭,营养跟不上,在我们饭票不够的时候,纷纷省出自己的口粮,把饭票拿出来给我们。”傅骁回忆说,“以前上学的时候,我们每天早上都要集中起来听新闻联播,有一段时间广播坏了,老师就把自己家珍藏的收音机拿到教室里让我们能继续收听新闻联播。”同班的俞立新表示老师们这些点点滴滴的关心如阳光般滋润了困难年代的学习和生活。他进一步回忆了语文老师黄伟,“虽然他已逝去,但在我们心中,他永远是不可替代的那位语文老师。记忆里,黄伟老师非常注意自己的形象,衣服鞋子从来都是干净整洁的,言行举止也都非常规范。他让人肃然起敬,却又不会给人以疏离感,性格上十分随和,我们经常去他的宿舍里和他讨论学习问题。还记得周老师字写得非常好,他手书的八个字,‘手执教鞭,志存高远’让我们至今仍印象深刻。”黄老师和周老师的人格魅力深深影响了同学们,一部分同学毕业后没有选择从事会计工作,而是成为了人民教师。

  忆当年壮志酬,初心依旧

  1968年,傅骁被分配到了四川江油县的01部队,俞立新则是分配到了甘肃嘉峪关的基建02部队。俞立新表示当兵是他从小就立下的志向,毕业分配的时候,他就坚定地申请到部队去。由于他是家中独子,刚开始征求父母意见时发生了激烈地争论。最终在他的坚持下,父母签下了保证书,俞立新的梦想也得以实现了。到嘉峪关的路途非常遥远,当时从上海坐火车去要经历60多个小时,三天两夜的车途,常常一整天都看不到有绿洲和人家。到嘉峪关下车之后环境更荒凉,还要再坐半个多小时的汽车才能到城镇。“那个时候我们根本不会考虑苦啊累啊,脏活累活我们都是积极主动地抢着干。”他说排里曾经接到一次炸山洞的任务,考虑到有不确定性因素,没人愿意开爆破器材运输车,这个时候俞立新毫不犹豫地接了这个任务。他感慨地说,“当时我戴了三层口罩,但是那烟灰和粉尘依然会不断吸进鼻子里,有一种马上要窒息的感觉。而且后续爆破过程也需要我来做,不能出现一丝闪失,当时我没意识到这是一件充满着危险的事情,现在想想真是一阵后怕。”

  和其他两位军旅校友不同,李森华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一家冶金公司。“在当时的情形下,公司缺什么岗位安排什么工作,不管你是不是这个专业的,硬着头皮也要坚持做下来。于是我并没有像预计的那样成为会计,而是成了井下的风钻工。”回忆起往事,李森华满是感慨,“虽然在冶金公司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是我仍然没有忘记当兵的理想。因此我放弃了原有的工作岗位,毅然决定报名参军。”刚开始的时候我是在四川峨眉当兵,后来1969年进藏。李森华是炮兵部队测地排的一员,在他的回忆中,西藏的冬天是寒冷而漫长,他所在的巴河营区几乎和外界隔绝。战士们的生活极其枯燥寂寞,驻地这里没有居民,没有繁华的街市,更没有万家灯火。白天大家在巴河周围的雪山峡谷中训练炮兵测量作业,夜晚就在周围燃起熊熊篝火的简易帐篷里,在军用照明灯下学习军事地形学;或在茫茫夜空中观察遥远的北极星,演练天文测定方位;或用三角函数,对数表等数学方法,整理计算白天在野外千辛万苦获得的第一手测量资料,计算标定出精确的坐标数值,为团司令部提供炮火射击诸元。

  “能吃苦、能坚持是浙江冶金工业学校的老师教给我们的,我们到今天也依然牢记在心中。”

  盼今朝嘉里人,砥砺前行

  在那个火红的年代里,年轻的战士们没有一点私心杂念,他们心中只有祖国交给他们的建设任务。为了建设西部地区,他们无怨无悔地付出。不管是飞沙走石的戈壁荒漠还是天气变幻无常的高原大山,他们仍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守卫在祖国的边防前线,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当年我们这一批毕业到了部队里去的学生,一直都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服从组织分配,从无半点虚假作伪,是母校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五十年光阴,弹指一挥间。校友们纷纷表示不管外界条件如何变化,嘉院的学子们都应该谨遵校训“方正为人,勤慎治学”,有所思才能有所为,要时时刻刻学习,顺应时代潮流,“祖国的边远地区和基层正在建设中,正是各类人才的用武之地。那些有意向投身边疆、基层的同学们,希望你们像当年的我们一样迈出坚定的步伐,在这片广阔的大地上扎根落脚。”

  “我们读书那会儿,学校还在梅城建德,在山上,虽然条件艰苦,但是环境优美,还记得学校的大门是一座城楼。当年求学的时光常常浮现在脑海里,想起母校的点点滴滴,我们心中都是满满的怀念与感激。以前母校是在山里的小镇上,现在身处在嘉兴这样一个环境优美,底蕴丰富的地方,办学条件越来越好,办学能力也越来越强。这两日我们观看了学校的宣传片,也游览了校园。母校的发展变化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傅骁校友深情地说。

  人生能有多少个五十年,韶光易逝,师生情谊永存。回望走过的路,哪怕风风雨雨,哪怕荆棘丛丛,不变的是嘉院温情的守候。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1.jpg
10.jpg
5.png
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