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浙江理工大学举行在杭高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
2018-12-07 16:12: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编辑 陈显婷 通讯员 石丛珊)激发校园新生力量,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12月7日下午,由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杭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和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办,浙江理工大学、杭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监管中心承办,浙江联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协办的在杭高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在浙江理工大学举行。浙江理工大学积极探索高校垃圾分类工作新路径,谋划推进高校垃圾分类新机制,在现场作了垃圾分类工作经验做法介绍交流。

  据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9月,全市教育系统召开生活垃圾“三化四分”工作推进会已成功举办,各中小学及幼儿园正在加紧完善分类设施设备和管理制度,加快推进实施垃圾分类。而高等院校是培养高科技人才的地方,更是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阵地。这次会议很及时、很有必要,杭州教育系统大、中、小学及幼儿园将实现垃圾分类工作全覆盖。

  会上,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丁天乐指出,垃圾分类工作是关键小事,更是民生大事。高校作为教书育人的最高学府,是提升公民素养、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主阵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不仅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一种方式,也是建设美丽校园绿色校园的一个有力抓手。他希望高校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和科学发展理念,着力提高全体师生的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环境意识,建立完善垃圾分类治理体系,切实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让垃圾分类成为学校和师生的自觉行动。

  浙江省住建厅副厅长张奕讲话,他强调垃圾分类工作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大事,也是提升我们全体市民文明习惯、公共意识和公民意识的大事,是我省当前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高等院校更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高校学子首创精神,主动参与、勇于担当、示范表率,在垃圾分类这项工作上争当排头兵、作先行者,积极摸索校园垃圾分类治理新模式,共同助力我省生活垃圾“三化四分”工作整体水平提升,全力打赢这场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的战役。

  市城管委党委书记、主任李磊对杭州垃圾分类工作进行了经验介绍,并对下一步高校工作提出了几点要求。他指出,杭州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都很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今年以来,市城管委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乡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重要讲话精神和省里提出的“一三五”目标要求,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把垃圾分类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逐步建立完善了生活垃圾治理法规、政策体系,重点围绕“提升分类质量、促进源头减量、推进能力建设”主题,系统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工作,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初步探索出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置的“杭州模式”。

  垃圾分类“重在实践、贵在坚持”,他希望此次现场会能给垃圾分类工作带来一些新思路和对策,高校能加紧完善垃圾分类设施和相关管理制度,加快推进实施垃圾分类,也希望各位老师在做好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的同时,能积极带领学生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实践,在实践中养成分类习惯,提升垃圾分类质量,使广大高校学生成为社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自我教育、带动社会的楷模。

  浙江理工大学后勤服务中心主任李娜作垃圾分类工作经验介绍。经过前期问卷调研、探索实践,浙江理工大学率先形成了独特的垃圾分类工作模式,即一个目标,两个标准,三支队伍,四项融合。一个目标是指到2018年底,生活垃圾分类实现全覆盖;到2020年底,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率要达到100%,实现垃圾总量零增长;两类标准是指《浙江理工大学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设施配置标准(试行)》和《浙江理工大学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检查评价标准》。三支队伍:宣讲员队伍、志愿者队伍和督导员队伍;四项融合是指与学生的养成教育、绿色校园建设、社会实践、科研服务相融合。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营造氛围、深入宣传、完善配置、加强检查、探索长效,让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成为新的绿色流行风尚!

  浙江理工大学学生代表发出“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倡议,鼓励争做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推动者、示范者和宣传者,齐心协力,共同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为校园绿色环保尽一份责,为美丽杭州建设出一份力!

  会后,全体与会人员实地考察了浙江理工大学学生活动中心、学生食堂和学生寝室的垃圾分类工作情况,对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箱使用现状、垃圾箱房布点设置、分类收运操作模式、学生参与投放正确率、寝室垃圾分类成绩评比等情况进行详细了解。

  据市城管委市容中心介绍,今天的推进会后,将联合省教育厅制定高校垃圾分类标准规范,研究出一套适合高校自身特点的可持续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确保垃圾分类工作在高校落实,并长期有效地开展。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