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专家解读 |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生处副处长胡丽伟:明志趣,深思考,优选择——浅谈高考志愿填报和专业选择
2019-06-19 08:58: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新高考改革由试点省份逐年扩大,选考科目设置、志愿填报方式改变,都以让考生结合个人特点做最优选择的角度出发进行调整。新高考改革在路上,而志愿填报和专业选择是各省新高考改革最终的呈现,是一直被家长和考生关注的话题。

  从我校近两年在新生中开展的问卷调查结果上看,考生填报志愿时“听取父母意见后自己决定”占近50%的比例。在志愿填报“选学校”或“选专业”的考虑上,“基于兴趣,专业优先,再看学校”的比例近年都成为多数参与调查新生的选择(67.74%)。可以看出“00后”学生与家长对专业越来越重视。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在问及对专业的了解程度时,表示“一般了解”、“不太了解”的考生占近“54%”。

  那么在填报志愿与专业选择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明志趣

  在我们做出专业选择时,应该建立在对自己的了解基础之上。如我们对自己学科特长的分析、对将来职业发展的预期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部分家长也都开始关注孩子的兴趣,经常会和考生交流“喜欢什么专业”的话题。随着新高考的落地,较多的中学开展了高中生涯规划课程,这个课程可以帮助我们明晰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价值观、技能的基本情况。条件较好的中学还开设了生涯咨询室。目的都在于让考生们在志愿填报和专业选择前对个人有相对清晰的认识。

  因此结合个人的职业兴趣与将来的发展规划,是我们进行志愿填报和专业选择的最基本前提,只有做到对自己的了解,才能在做出选择的时候问是否适合自己。不能仅仅停留“自己认为喜欢”,更要做到“我们适合”。

深思考

  志愿填报和专业选择是综合思考的结果。明晰志趣是我们对内的自我审视,深入思考是在对自我审视的基础上结合外部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外部信息的收集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专业信息的了解。在分析自己的基础之上,如何做专业选择是关键的一步。新高考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将考生对专业选择的思考已经提前到选考科目选择上,相比文理分科,在选择选考科目的时候,考生已经开始了对专业的认知细化。对专业最基本的认识可以通过阅读专业介绍来了解,同时结合所选专业的就业领域进行观察或者通过从业人员了解相关信息,与家长沟通交流自己的想法。与不同的人交流自己对专业的思考,会给我们提供更多的视角。

  二是对院校的选择。举办相同专业的院校有很多,是在综合性院校中学习某一个优势不明显的专业,还是在专业特色鲜明的院校中学习优势的专业是大部分考生和家长需要面对的问题。同时,高校办学层次不同,有高水平院校、省重点建设高校、普通本科高校、独立学院等不同层次。因此在选择院校的时候不能仅停留在对院校名称的理解,需要了解院校的办学层次和类型。

  三是对地域的考虑。高校所在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就业机会也应纳入志愿填报和专业选择决策中来。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势必会带来较为充足的就业岗位和选择。

  在信息收集中,需要用批判的观点看待问题,自媒体时代每一个个体都是信息的提供者,因此通过互联网收集的信息要对信息进行批判性的甄别,谨慎对待个体情绪化的评价,应以院校官方发布的招考信息为主。

优选择

  在做好对内的自我审视,对外专业、院校的信息了解基础上,结合个人分数与名次综合考虑志愿填报与专业选择。“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梯度口诀,必定是建立在理性化思考的基础之上,在有效性的基础上对志愿的先后顺序做优化的排列才是最佳的方案。

  分数与位次是考生被某一所院校某一个专业录取的关键性因素,决定了志愿填报梯度合理性,没有做到两者结合谈志愿填报和专业选择的梯度都是不切实际的。同时尽量填满80个志愿,不要轻易的浪费每一个志愿给自己带来的机会。

  祝愿每一位考生都能被自己心仪的大学录取。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