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90后大学生村官西藏扶贫青春闪耀在雪域高原——耐得住寂寞 担得起责任
2019-07-17 16:49:00
 3600公里是孟祥婷的老家河北张家口到拉萨的距离,4316米是她工作所在地——日喀则市萨迦县的海拔高度。

风沙拂面,高原反应,一条不平凡的援藏之路

两年前,孟祥婷还在宁波财经学院读大四,一则学校网站上招募大学生赴藏服务的通知吸引了她。西藏,一个美丽而又神秘的地方,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天堂。但同时,那里地广人稀,高寒缺氧,是全国唯一一个整体处于深度贫困的省份。孟祥婷思虑再三,怀揣着雄心壮志和美好的憧憬递交了申请表格。

扯休乡位于萨迦县东北角,是孟祥婷来到西藏后第一个工作的地方。扯休,在汉语中就是岩石的意思。正如它的名字,在乡里随处可见石头山,山上没有一棵树。“和我之前在网上看到别人在西藏拍的风光照完全不一样”孟祥婷说“第一次来到扯休乡,迎接我的不是碧蓝如明镜的圣湖,而是石头山上吹来的漫天黄沙,一下子就让我看到了西藏最真实的一面”。

一般人到了海拔2700米左右就会出现高原反应,第一次来到海拔4000多米西藏的孟祥婷,也不能幸免。她在走路和上楼梯时都出现了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的症状,晚上夜不能寐,白天头疼欲裂。

孟祥婷的第一份工作是扯休乡财政所的会计,刚到没多久就赶上发放惠民资金,那是财政所最忙碌的时候。一个村两三百人全在村委会门口等着,被叫到名字了就进门领钱。虽然扯休乡已经快整乡脱贫了,但要发放的惠民资金还不少。“惠民资金都是现金,数钱数到手抽筋的滋味可算是体会到了。”

不仅发放金额多,每个村民享受的惠民政策也不一样,领取到的资金数额也不同。无劳力半年是1550,生态岗位(护林员,水资源管理员等)一年3500,还有低保,三老人员,寿星老人也能领钱,还有移民搬迁……”如今的孟祥婷早已将惠民政策烂熟于心,而当初她顶着高原反应,每天都强打着十二万分的精神,一刻都不敢马虎,生怕出错。

渐渐的,高原反应在繁忙的工作中消失了,最近的一次体检中,孟祥婷血液中的红细胞增多,相比刚来西藏时,她身体的运氧功能明显增强了。

 

结对帮扶贫困户,结识藏民,感受淳朴民风

在扯休乡工作了五个月后,孟祥婷被调到了日喀则市的萨迦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这一次的岗位变动让孟祥婷更深入地了解到了整个县的扶贫情况,深切地感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生活状态。“万里星空,世外之地的纳木错是西藏,15万贫困人口仅靠农牧业支撑,一户人家年收入不过万的也是西藏。

本职工作之余孟祥婷还结对帮扶贫困户,她的第一个帮扶对象住在扯休乡郎巴吉村。孟祥婷平时工作忙,只能在周末抽出时间赶到帮扶对象的家里,这个村子比较偏远,公共交通设施不完备,孟祥婷常常需要在马路上拦过往车辆,搭顺风车前往,路上颠簸两小多时才能到达。

藏民们普遍不懂普通话,孟祥婷就只能拉上会藏语的同事做翻译,才能与藏民沟通,向他们宣传扶贫政策,给他们献计献策,帮助其脱贫。

在西藏的两年,孟祥婷碰见过不少贫困户,有的是因病致贫,有的是因缺少耕地,一大家子没有经济来源,还要发愁孩子上学的,有的是家里只有小孩和老人,没有青壮年劳动力的……在这里孟祥婷看到尚未脱贫的藏民们因为恶劣的环境疲于为生计奔波却收入微薄,看着老人脸上的愁容和孩子天真的笑脸,让她这个一直在舒适环境中长大的城里姑娘感受到了真正的生活,也坚定了她留在西藏,把青春奉献给西藏建设发展的决心。

“虽然跟藏民们语言不通,但他们的善良和真诚让我感动”因为工作,孟祥婷认识了不少藏民朋友,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和淳朴。每次下村,村民们必定会端来一大碗酥油茶或者自酿的青稞酒。能歌善舞也是藏民们最大的特点,几个朋友聚在一起只要开心了就开始跳舞。繁忙的工作结束,大家围坐在一起弹着六弦琴,边唱边跳的氛围让孟祥婷很是喜欢。现在的孟祥婷也能说上几句藏语,“‘拉托气是藏民们打招呼和再见时说的,还有‘你好’‘谢谢’这些简单的词汇”。

 

对援藏事业的共同热爱,结缘另一半

在西藏工作期间,孟祥婷认识了现在的丈夫,毕业于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的刘云飞,两人同一批援藏,更巧的是还是河北的老乡。在陌生的西藏碰上了老乡,这段缘分显得格外珍贵又亲切,两人的关系也在一次次交流中拉进。

和孟祥婷一样,刘云飞也有一颗对待生活永远积极热情的心。他们都喜欢西藏古老的文化和瓦蓝的天空,都向往有一天能站在珠穆朗玛峰上看山峦云雾,四季冰雪。

刘云飞在大学期间服过兵役,有非常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奉献精神。而孟祥婷也正是被他“哪里困难去哪里”的思想品质所吸引。2017年底,他们走到了一起。虽然刘云飞现在在定日县工作,只有双方都有空的周末,刘云飞才能开上两三个小时的车,和孟祥婷见上一面。但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目标,彼此理解珍惜,且都爱着现在所做的援藏事业,这让他们之间的爱情格外稳固。今年的端午节,两人的爱情终于修成正果,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留得下,待得住,援藏是几代人的事业

这两年,孟祥婷遇见过热情好客的藏民,品尝过馥郁可口的甜茶与当地特色的藏面,感受过当地的风土人情……这一切都让她拥有了与内地生活相比翻天覆地又弥足珍贵的经历。

西藏的发展建设并不容易,但也并非遥不可及。支援西藏,是一个需要几代人持之以恒、无私奉献的事业。1995年,中央派出第一批援藏干部来到西藏。二十多年来,一批又一批援藏工作者努力克服高原缺氧以及工作环境和生活习惯变化带来的种种困难,把青春完全奉献给西藏。孟祥婷说,她不过是这些年六千多个援藏工作者中微不足道的一颗螺丝钉,看似渺小,实则不可缺少。只有每个人都坚守在岗位上,做好自己的工作,发展西藏才不会是空口白谈,西藏人民才能真正受益。


“援藏不能仅凭着一腔热血和一时激情。光来了不行,要能待得住,能耐得住寂寞。”唯一让孟祥婷略感遗憾的是,因为工作原因,她一直没有机会去布达拉宫、纳木错湖看看。接下来,她希望能和自己的丈夫在西藏多走走,多看看,也希望能和他一起继续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祖国的边疆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作者:郑金悦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1703694186 2020-12-09 1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