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我们变老啦!在杭城这所小学的美术课上,三年级孩子与“60年后的自己”对话
2020-05-28 14:20: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实习记者 陈昊昱 通讯员 李雅静)“60年以后的我是啥样子啊?”“哇塞,这么帅的吗?”“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随着孩子们此起彼伏的说话声,记者走进了杭州市景华小学302班,感受到了充满热闹欢快气息的课堂氛围。记者看到,黑板上贴着一个超大张的肖像画,美术老师吴蓬勃站在讲台上问道:“有谁要上来画画60年后的吴老师?”

  吴老师话音刚落,孩子们竞相举手,超级期待能够上来画几笔。吴老师选定几个孩子,拿着马克笔上台为他画上鱼尾纹、法令纹等,一边画,一边笑,课堂有生趣极了。

  “60年后的自己”长啥样?这堂美术课施了个“魔法”

  “同学们,你们可真温柔,时间老人可没有这么善待吴老师,应该这么加。”黑板前,吴蓬勃老师“心狠手辣”地为自己的肖像画加上了几笔,顿时,纸上的“吴老师”顿时老了几十岁,引得同学孩子们尖叫连连。

  “你60年以后的样子如何呢?”吴老师紧接着抛出了这一主题,让孩子们自己想象、着创作一幅“60年后的自己”自画像。全凭想象可能不行,因此吴老师给孩子们准备了不少“小工具”,比如孩子们各自的打印版照片,甚至还有一个特殊“道具”——小镜子。于是,这样有趣的一幕就出现在了课堂上:有些孩子将自己打印的照片端端正正地摆在眼前,仔细对照着画画,有些孩子拿着一面小镜子,一边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一边在纸上创作。

  “本来这次课程,要求孩子们画自己的爷爷奶奶。不过,我想现在孩子们正好十岁,那为什么不让他们画60年后的自己呢?”吴老师说。其实,这样的安排隐藏着吴老师的小心思,孩子们在画60年后的自己时,绘画对象“近在眼前”,这能让孩子们更方便、更耐心地观察,而且能够极大地激发孩子们的绘画热情。“这会在孩子们心里会形成巨大的反差,因为没有人让他们这么做过。画自己他就会觉得,哇,好有趣啊。”

  安静的课堂里时不时能地听见吴老师与孩子们交流的声音,随着时间在落笔的“刷刷”声中迅速过去,孩子们的作品也新鲜出炉了。徐朋若熙小朋友是对照着打印版照片画的,通过粗线、细线、弯线等线条的组合,画出了60年后自己的样子。

(卢允诺作品)


(叶宁远作品)

  为了让皱纹能深深浅浅更加显眼,更具有“老年感”,她还特地画了老年斑,用颜色的深浅来表达,比如灰色和黑色。鲍晨璐小朋友则是结合照片和镜子里自己的观察,用波浪线、网图画出60年后的自己。

(左包宇霆作品 右蓝浩喆作品)

  看着老年自画像,孩子们感叹“时间请走慢一点”

  “男孩子对自己比较‘狠’,有些在脸上画满皱纹,很有那种沧桑的感觉。女孩子就比较爱美,画出的老年的自己也都比较有气质,很讲究。”吴老师在查看孩子们的作品时发现,孩子们都能表现出自己比较鲜明的性格特点和个人特征,这让他很高兴,因为属于孩子们的东西被激发出来了,这证明这一次尝试的课堂教学方式是行之有效的。

(左谢欣凌作品 右王金楚皓作品)

  同时,吴老师告诉记者,让孩子们画年老的自己正是因为老年人的面部特征十分清晰,能让孩子们更好抓住一些关键特点,比如额头上、眼睛下等地方的皱纹等等,很好地锻炼了孩子们对线条的运用。

  吴老师还提到,看到其中一个孩子的自画像时,一下子就让人想起了孩子的父亲,这让他非常惊喜,“这说明孩子平常就对爸爸的观察很仔细,父子俩感情很好。”吴老师说,这幅作品其实是表达出了孩子潜在的情感,这是相当可贵的。

  记者也采访了几个孩子,想知道他们的感受。张少山小朋友说:“想过自己60岁牙齿会烂掉,行动会变慢。”王梓萱小朋友说,画60岁的自己,感受到了时间的宝贵,“自己还有很多想做的事情没有完成,希望时间慢一点。”

  “很多家长会觉得,自己的孩子画的不好老师为什么还要表扬?”吴老师谈道,“家长眼里的好,很可能在于孩子画得像不像,那这个好就局限了,美术不仅仅是画得像不像,还有更多的趣味和其他意义可以挖掘。”

  孩子们都还小,虽然绘画技巧稚嫩,却正是表达最直白、最生动的时候。吴老师认为,不能从过于专业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创作,相反,被孩子们运用得直接纯粹的色彩和线条,正是有许多大人们遗漏的和忽略的,所以应该更多地去挖掘、发现孩子们的情感表达和个性特点的表达,发现孩子们更多好的作品。

  探索多样的教学方式,构建常态化趣味课堂

  让孩子们画“60年后的自己”,像这节课一样的趣味设计并非是一时兴起,吴老师说,这是他美术课的一种常态。

  从前几年起,他便开始尝试重新设计和架构所有教材内容,不断地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孩子们是很难消化成人的语言表达的,”吴老师说,这也是他想要改变教学方式的原因。

  “课堂上的说话方式、作业布置的形式之类的,都要更加儿童化”。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融入课堂,更有热情和兴趣画画,吴老师做了不少努力。“失败过很多次,但也成功过。每个学期能把成功的累积下来,然后不断改进、完善”。日积月累之下,吴老师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的美术课教学模式。

  “画60年后的自己”这堂课,吴老师就设计了两个部分,共四节课。这一周,孩子们对着照片、镜子用马克笔在纸上绘画,而在下周,吴老师将让孩子们把作品刻进泡沫板里,然后印到白纸上,再用毛线、长绳等综合材料为自己的作品增添不同的色彩。这是他的新想法之一,目的是让孩子们不止用画笔“绘画”。而这样新奇的绘画方式,孩子们也已经尝试过多次了。泡沫板、橡皮章、毛线、碎布……刻画、拓印、拼贴,吴老师的美术课堂可谓是丰富多彩,而孩子们呈现出来的作品也在这些尝试里不断让人眼前一亮,惊喜十足。

  “我的课不会对材料有太多的要求,只要孩子们能够把自己想表达的表达出来,只要他们画得开心,生活中能找到的东西都能带到我的美术课堂上来。”就像吴老师说的,不同的材料会实现不一样的表达效果,总有一种材料是适合的。在这种有趣的教学方式之下,孩子们学会了更好的线条色彩运用、节奏情感把握,这也正是吴老师想实现的。

  “画画让我感到快乐,画完很有成就感,而且吴老师很有意思,上课会给我们讲美术的小故事,让我们更加了解作品,更有灵感。”谢欣凌小朋友非常直接地表达了她对美术课的喜爱,王梓萱小朋友也直言,“美术课很好玩,很有意思。”

  课后,吴老师给孩子们留了一道思考题,他说:“有些人,老得很快,但有些人,却还一直很年轻,你们知道为什么吗?”看着课件中出现的时代英雄钟南山爷爷,孩子们纷纷睁大了双眼,沉思了起来。叶宁远小朋友说:“吴老师的这节课,让我明白,我要珍惜现在的时间,长大后要做有意义的事情,等到老的时候回首,才会感觉自己的人生有价值。”

  这节美术课,孩子们从画60年后的自己开始,可这远没有结束。教育本身就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教育方式也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就像是一汪活泉,泉眼虽源源不断地涌出水流,却还要经过千百条不同的河道,流经平坦的河床或崎岖的礁石。“这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我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在这条探索更有趣、更有效教育方式的路上,吴老师仍会继续前行。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