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招办面对面 | 计划招生4145人,“文理工”科转专业无限制!温州大学招就处处长黄文浩带你详解2020招生政策!
2020-07-29 14:20: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实习记者 胡语彤)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为满足疫情防控常态下浙江省高考考生填志愿、选专业、选高校的需要,减少人员聚集,中国教育在线浙江高考帮推出了“2020招办主任面对面”栏目,向考生和家长传递权威的招生政策和报考信息。

  △ 温州大学招生与就业处处长 黄文浩

  本期,我们邀请到了温州大学招生与就业处处长黄文浩,今天,他将从遇见温大、启航温大和相约温大三部分权威解读学校2020年招生情况,供考生及家长参考。

   第一部分-遇见温大

  温州大学所在地温州,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东频东海,南毗福建,西连丽水,北接台州。温州冬无严寒,夏不酷热,气候温润,宜居宜游。

  温州是中国著名哲学流派“永嘉学派”的故乡,是中国南戏的发源地,是中国数学家的摇篮。这里的文人墨客,在中国的历史上重彩浓墨。

  温州大学是浙江省省市共建重点高校,也是浙南闽北赣东地区唯一一所综合性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由温州师范学院(创办于1956年)和原温州大学(创办于1984年)于2004年合并组建而成,历经“两校合并、七校融合”的沿革变迁,办学源头可追溯至1933年创建的温州师范学校。

  温州大学现已形成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国际合作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并举的办学格局;学科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个门类。设有19个学院,举办瓯江学院(独立学院)。“教师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办学特色显著,“工程教育”“文理基础教育”“华侨教育”优势逐步凸显。学校现有茶山和学院路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1983.86亩;校舍面积100.2万平方米。学校共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6754人,教职工1805人。

  学校有如诗如画的优美校园,还有宜学宜居的生活育人环境。便捷周到的生活设施、优质高效的事务服务、丰富多元的共享空间······构成了学区生活的多彩画卷。

  第二部分-启航温大

  学校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合作、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诸多突破性进展。

  (一)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效。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重实践、强创新、能创业、善管理、敢担当”的高素质人才,累计为社会输送23万毕业生。在招46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4个、师范专业认证3个。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9项。学校是国家级创业型人才培养温州模式创新实验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教育部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和浙江省教师教育基地。

  2019年本科生就业率98.11%、研究生就业率99.21%,13个专业就业率、11个专业薪酬水平、7个专业创业率居全省同专业第一。学生近五年累计获国际奖项29项、国家级奖项767项,最新一届全国“大艺展”成绩列全国第6位,“挑战杯”竞赛成绩列全国第16位。

  (二)坚持“科研兴校”,学科建设迈上新高度。学校致力于打造符合办学定位的学科体系,培育特色优势学科、力创高峰高原学科。现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9个学科入选浙江省一流学科。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列全省第8位;自然指数列全省第5位;教师平均学术水平列全省第6位。建有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8个,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649项、省部级项目1172项,重大重点项目及成果奖居浙江省高校前列(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等国家重大项目8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项,国家自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5项;获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实现省属高校零的突破)。

  (三)坚持“学城联动”,服务地方实现新作为。学校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和地方产业需求,努力把科研做在浙南大地上。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9个产业研究院,其中3个获批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在生态保护、激光光电、低压电器、新材料、大数据等领域深入开展创新研究和实践应用,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的助推器,累计产生经济效益近百亿元。2019年,学校专利转化数量列全国高校第74位、省属本科高校第5位。

  (四)坚持“守正创新”,文化传承展现新风采。学校秉持“光大国族、造福人群”大学精神,大力弘扬校友、国旗设计者曾联松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国旗文化工程”等“三全育人”品牌。创编温州60年来首部大型歌剧《五星红旗》,建成国内高校首个国旗教育主题广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为厚植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作出积极贡献。

  (五)坚持“内外联通”,开放办学开创新局面。学校是浙江省唯一创办3所本科院校的高校:与美国肯恩大学合作举办温州肯恩大学;创办的2所独立学院中,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已于2016年成功转设为温州商学院,温州大学瓯江学院正努力转设为温州理工学院。学校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入选首批“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工程”单位,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孔子学院奖学金委托培养院校。近年来,我校与国外友好院校积极开展“3+1”、“2+2”等双校联合培养项目、交换生项目、国际学术论坛、艺术演出等各类项目,推进与国际知名大学多种形式合作。

  迄今,固定交换生项目主要有韩国全南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斯威戈分校、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日本佐贺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交换生项目等。交流项目的合作院校主要包括美国肯恩大学、德国耶拿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已与国际排名前50名的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117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与境内外16所高校院所联合培养博士、博士后,温州大学意大利分校入选教育部“高等教育走出去”重大项目。为学生大力开拓国际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六)坚持“人才强校”,队伍建设展现新活力。学校全力打造高素质强大人才队伍,拥有专任教师近1200余人,其中院士1人、双聘院士1人,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20人,省级人才132人,汇聚了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方向。

  我校有着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经过二十余年的改革与发展,温州大学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被学者誉为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四大模式之一。学校建有1+X分布式众创空间,开办专创深度融合的创业精英班,近年来,学校涌现出一大批大学生创业典型:

  温大机械工程国际化专业的学生龚玲艳。在教授们的指导和帮助下,龚玲艳先后在国际化学工程和高分子科学领域顶级期刊《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上发表“运用微流控技术来提取高镁锂比盐湖中的锂元素”的文章,影响因子达6.578,在化工分离领域著名期刊《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上发表相关文章,影响因子3.927,为世界锂元素提取技术提供了新思路。在第二届微纳流动与芯片实验室国际会议上,龚玲艳展示了她关于盐湖提锂的研究成果,与国内外学者深入交流盐湖提锂系统的运行原理,获得多位科研专家的赞许。

  除了在科研领域“小有成就”,她还在学习之余担任所在学院的学生课外学术指导师,帮助指导学生科研课题,辅导专业英语超过200小时。她牵头成立“笃行”科研社团,吸引10多名科研竞赛标兵加入该社团,累计为本科生开展科研讲座10余场,开展课题研究10余项。凭借英语和科研的特长,她和同班同学一起成立了“工程专译”工作室,开展工程领域的文献翻译及国际会议服务,累计为本地制造企业翻译技术资料超30万字,提供翻译专业服务数10场。

  目前她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已获该校全额奖学金。

  还有入选福布斯“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单并成功获得千万融资的张良玉,获得全国“大学生创业英雄10强”的郑兴伟、刘光宇,荣获浙商“年度十大未来之星”的赵坤等,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完善的奖助学金体系也是我们学校的一个招生亮点,每年全校有40%以上的学生可以获得各类奖助学金。除了国家设立的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浙江省设立的省政府奖学金外,学校还设立了“优秀学生奖学金”、“谷超豪奖学金”、“吴百亨纪念助学金”、陈国同奖励基金“明日人师奖”、青山慈善基金会助学金、王振滔慈善基金会助学金等70余项奖助学金,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

  同时,还建立了包括助学贷款、困难补助、学费减免、勤工助学和技能帮扶等多种资助形式在内的完整资助体系。并且,为切实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我校建立了“绿色通道”制度,即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入学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取不同办法予以资助真正免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后顾之忧。

  第三部分-相约温大

  2020年,我校面向浙江、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甘肃、青海、山西、山东、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江苏、安徽、江西、福建、西藏、新疆23个省(市、自治区)招收4145人,比上年增加220人。

  浙江省本科计划招生3003人,其中普通类1661人(较上年增加123人),艺术类174人(其中音乐类42人,较上年增加16人),体育类97人(较上年增加17人),三位一体340人,中小学师资定向47人(小学教育),地方专项计划24人(12个专业,基本为国家、省一流本科专业),四年制单考单招100人,专升本560人。

  省外本科计划招生1142人,其中普通类984人(含西藏定向35人,新疆定向14人),艺术类158人(其中音乐类66人),不分省新疆内招班25人。

  较2019年的主要变化:

  1.招生计划:招生计划比上年增加220人;

  2.招生专业:新增人工智能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生物技术专业恢复招生;

  3.招生省份:新增青海和西藏,其中青海37个招生计划,西藏定向招生35人(体育教育和教育技术学专业);

  4.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定向培养计划为47人,较上年增加17人;

  5.浙江省地方专项招生专业有所调整,基本上为国家、省一流本科专业。

  学校有非常宽松的转专业政策,除特殊招生类型外,每个学生在第一、二学期末均可根据自己意愿申请转专业。其中文科、理科、工科专业以及师范、非师范专业均可互转,艺术类、体育类专业需在原类别中转专业。近三年转专业成功率近90%。(具体政策详见学校转专业文件)

  同学们如果有任何问题,可以拨打我校招生咨询热线0577-86680800,也可以关注我们的招生网、招生办的微信公众号以及招生咨询QQ群,最后祝大家金榜题名。

  大罗山下,明心湖畔,我在美丽的温大等你。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4.jpg
微信图片_20201217172639.jpg
图片8.jpg
SRC-358981171 2020-12-01 16:37
图片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