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战“疫”下混合式学习:基于UMU的科创学习场景重构——以“科创启航”课程为例
2020-08-05 13:37: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战“疫”下混合式学习:基于UMU的科创学习场景重构——以“科创启航”课程为例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实验小学  张翼文 张又予

  本文系2020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实现平台多样化 增强学生获得感——疫情背景下蔚蓝风“N+X”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课题编号:2020YQJY551)阶段性成果。课题主持人: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实验小学 张翼文

  【内容提要】疫情是一堂人生大课,更是撬动学习方式革新的磅礴力量。基于国家课程体系,适时引入UMU平台,推动“线上+线下”“平台+课程”“项目+实践”加速融合,以“科创启航”课程为切入口,以科创学习活动手册引路,开展“科创体验”“科创实践”“科创研究”等主题进阶科创活动,创设游戏化、社交化、协作型、问题式、自主型、探究型、项目式等混合式学习场景,从而提升学生的未来科创洞察力与信息素养,为培养具备素能多元、积极向上的全球公民夯实根基。

  【关键词】疫情 UMU平台 混合式学习 科创课程

  社会也是人生课堂,灾难也是教育资源,它传递着对生命的敬畏、对自然的尊重、对文化的认同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战“疫”这堂人生大课,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更对教育模式、学习方式、课程架构、评价策略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疫情背景下,如何推动“线上+线下”“平台+课程”“项目+实践”加速融合,给予孩子们轻松又不失乐趣的在家学习体验等等,都是学校教育面临的崭新命题。在杭州市滨江实验小学“N+X”课题大框架下,我们以“科创启航”课程为实验样本,选取导入UMU平台,重构适合学生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资源,让“做中学”插上互联网翅膀,切实丰富学习场景与形态,提升学生的科创洞察力与信息素养。

  一、问题聚焦与平台选择

  在“停课不停学”的背景下,“科创启航”课程如何开展?以什么方式开展?学习方式需要怎样改变?因此,选择合适的平台、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成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战“疫”科创课程:需要多场景、多交互、多资源的学习平台

  “科创启航”课程内容涉及天文畅想、智能机器人、3D创意设计、虚拟现实技与人工智能。对于“科创启航”课程而言,主要的需求有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多个班进行互动教学、师生互动交流、支持多名教师协同合作、支持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为了调动课堂气氛、远程学习应该有更多的互动且能够让孩子们在放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以需求出发,结合科创课程学习方式要求,以及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寻找合适的学习平台,显得尤为重要。

  (二)UMU平台选择:助力疫情下课程学习资源的优化重组

  我们对钉钉、QQ 、CCTALK、超星学习通、雨课堂、蓝墨云班课等直播教学平台,进行了全方位的比对分析,如下图所示。

  图1 以需求为主的多平台对比图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UMU平台相较于其他学习平台具有内置互动的优势,对于科创课程而言非常实用。同时,具有支持课程开发的功能,并且支持多名教师协同合作、沟通交流。教师可以通过二维码形式发送学习链接到班级,也可以创建学习班级进行项目学习。基于此,以UMU学习平台搭建科创课程学习资源,以求开展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活动。

  (三)“混合式学习”解读:基于UMU平台建构的多元未来学习场景

  UMU平台是知识分享与传播的学习平台。UMU致力于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提升传统教育与培训的质量与体验,让讲师可以更好的与学员进行教学互动,让学员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效率。UMU连接人与知识,加速知识的流动,让每个人融入、分享、收获。

  “所谓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这是何克抗教授对混合式学习的解析。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混合式学习的思考也有很多学者提出不同的看法。比如:混合式学习是指学习策略的混合、学习资源的混合、学习环境的混合、学习模式的混合亦或者是教与学的混合等等。但不管何种对“混合式学习”的理解。其主要特点都是以优势互补优势。

  按本课题的理解,混合式学习是指结合UMU学习平台的优势,利用“线上+线下”重构科创课程资源,创设游戏化、社交化、协作型、问题式、自主型、探究型、项目式等未来学习样态,提供给孩子更加舒适、有趣的多元体验,提升其科学素养与合作能力。

  二、研究内容与实施路径

  (一)“科创启航”定位:“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与进阶实施

  在疫情背景下,“科创启航”课程作为“未来科创洞察力”的综合实践载体,整合“线上+线下”平台资源,是学校蔚蓝风N+X课程体系中的分支,是对国家课程实施校本化的拓展与创新,指向培养素能多元,积极向上的全球公民。

  科创课程的设计力争做到“人人有科创,每人学专项”,分低、中、高段阶段性开展。低段旨在让所有孩子都能认识科创、中段赋予学生自主选择机会、高段深化学生个性化学习。阶段性的课程规划,既符合学生学习成长特点,又能给予充分的思考时间,确定自己的喜好,发展自己的专项。

  图2 科创课课程规划示意图

  (二)校本化重构资源:“学校+社区+家庭”的串联共享与混合学习

  学校积极整合周边资源助力科创课的发展,结合少年宫科技部联合培养师资,抓住滨江高新园区新技术产业资源,组织爸爸课堂、总裁课堂等综合性活动,以社会资源、家长资源助力孩子未来科创洞察力的培养。

  图3 科创课程内容图解

  课程内容由六个单元组成,每一个单元所培养的侧重点不相同。基于以上的课程起点与认知,本课程主题活动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科创体验”,以兴趣为主,熟知各学习单元的基本知识与概念;第二类为“科创实践”,在科创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项目。创意制作适用于生活的相关作品;第三类为“科创研究”。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相关内容,培养参加竞赛的孩子。本课程以实践性、活动性为主要特征,引到学习走进科技,感受科技在生活中的运用,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亲历科创文化,并在感受、认识和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未来科创洞察力。

  (三)构建未来学习场:科创学习活动手册的设计与应用

  在疫情期间,以国家课程《科学》学科为起点,搭建UMU互动学习平台,让混合式学习方式发挥优势,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能,找准切入口是关键。课题组认为,研发印制校本化的学习活动手册,以学习活动手册串联线上与线下的学习,才能构建学生向往的未来学习场。

  图4 科创学习活动手册展示图

  三、战“疫”成果与创新亮点

  “疫”路前行,走向未来,科技创造要从小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热爱的种子。科创课程的课程内容以当前社会热点和新技术出发,以涵盖“科技”感的天文单元、机器人单元、3D设计单元,与饱含“未来”感的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无人机单元组合而成,根据课程规划的阶段性发展。低、中、高段对于课程内容的学习,主题活动方向又不同。分别表现在:低段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了解所学单元相关的历史背景、概念基础;中段根据低段所学,洞察自己热爱的单元,动手实践该单元内容;高段个性化选择,合作探究参加竞赛。

  (一)战“疫”图景:基于UMU的科创学习实现路径

  以激发孩子们对科创的兴趣,探究“科创体验”的主题,并且以机器人、3D创意设计与天文三个单元为学习内容开展。每个单元四节课,并将线下的课程修改成为线上的课程。根据平台特色,以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反馈四块内容对应平台基本功能进行改造梳理(如图5所示)。

  图5 学习内容搭建实现路径图

  (二)战“疫”协作:依托科创平台遇见美好成就生命

  1. UMU研学策略——在自我觉醒中提升教学素养科

  创团队由数学、科学、信息、美术、体育、音乐等任课教师组成,受疫情影响,研发科创课程的时间与空间受到了影响,而借助UMU互动学习平台的“协同”功能可以提高备课效率,也能够有效的对科创内容进行合作修改。而UMU自带的培训课程便于教师自学,只要学习完自带的培训内容,就能够熟练掌握学习平台的使用方法(如图6所示)。

  图6 UMU学习平台教师自学使用方法

  2. UMU操作功能——在协同交流中丰盈混合式学习形态

  UMU自带班级建设功能,可以同时创建多个甚至十余个班级,并导入班级学员名单,按照课时计划就能够以班级的形式开展学习。在疫情期间,UMU的班级搭建功能能够有效把孩子们聚集在一起,通过内置班级学习群和“协同”功能,师生可在学习群进行实时交流,多名教师可以通过协同功能共同管理班级,并逐步营造混合式学习形态。

  3.在线学习评价——在欣赏鼓励中遇见最美的学生

  直播课程的短板,在于无法像线下课程一样能够及时的给予学生评价,会导致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孩子难以适应网络学习。如图7所示,UMU平台提供了一套积分模版,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何种行为能够积分进行修改。给予教师选择性的同时,也能够从学习形式上帮助孩子适应网络学习氛围。

  图7 UMU平台课程基本规则搭建部分截图

  4.多维积极反馈——混合式学习过程看见师生成长足迹

  课程反馈除了学生对于课程的接受度,喜爱程度等等。UMU学习平台还有小节参与度、课程积分榜、课程达成榜、卓越学习榜、积极学习榜等给予学生的反馈。另外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学习信息进行课后反思。

  (三)战“疫”亮点:搭建信息时代的多元课程资源平台

  分析了科创课程的实际需求,探索出UMU互动学习平台的实际功能与用法。科创组团队利用“协同”功能分工,合作搭建“科创启航”UMU学习资源平台。

  1.平台深度优化——重组单元拓展科创学习项目

  根据三个单元每节课的内容进行技术支持分析与平台呈现形式。以洞察未来为主题,机器人单元主要以机器人的历史发展、医用、工业、人型机器人等展开探究;3D设计单元主要以UFO主题探索3D打印的使用;天文单元主要以探究太阳、星座为主要学习内容(如图8、图9所示)。

  图8 内容搭建步骤

图9 科创课程三单元内容汇总

  2.资源深度整合——技术支持分析及多维应用

  根据机器人的学习主题,主要以机器人的历史发展、医用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和人型机器人四节课呈现。那么首先根据资源进行技术支持分析。四节课都是对机器人的普及教育,因此需要视频播放功能;另外,关于医用机器人还有很多相关的文章可以进行阅读。因此需要文章阅读功能。若平台仅仅只是微课视频的播放平台是不够的,平台还需要具有一定的互动功能。例如:小游戏、提问、讨论等等。

  3.学习方式变革——构建了科创主题“八步式学习”模式

  机器人单元教学内容的设计,可从机器人历史知识入手,让学生对机器人有个整体认识之后,分应用场景对相关主题进行探索,让学生根据实际生活常态思考这些机器人带给我们生活怎样的便利。因此,从内容结构上,通过“视频导入+教师分享+课前提问+反馈评价+游戏互动+合作研讨+思考发现+关注提醒”八步学习法,推进科创主题的混合式学习。同时,根据资料整理与内容分析,机器人组内的老师进行协同合作搭建学习资源之后进行发布,关注每个班的学习情况。UMU平台提供教师能够实时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未按时参加学习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发送信息提醒的方式进行督促。平台教学内容呈现形式如图10所示。

  图10 内容分析呈现方式图示

  四、反思启示与未来展望

  疫情犹如一次“大考”, 我们只有尊重生命规律、把握教育规律、顺应学习规律,才能交出一份健康生活、课程学习、素养提升的高分答卷。

  对照这次疫情下的科创混合式学习研究探索,我们有收获、有喜悦、有成长,UMU学习平台的接入融合,给“科创启航”课程学习融入了信息DNA,也给教育者提出诸多的挑战、思考与畅想,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在线教育资源的储备开发,意味着教师素养需要有机更新

  在未来的教育当中,我们不但要储备在线教育资源,指导学生学习,还要培养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和驾驭这些资源的能力。

  教师作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职业,终身学习成为每一位教师的必备能力。终身学习除了对自己专业素养的学习,同样包含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如何运用技术来解决教育遇到的问题,不仅仅是一种实际办法,更是一种新时代应该具备的思维能力。国内很多有效的教学平台,比如UMU互动教学平台、雨课堂、蓝墨云课堂等等都是提升教学的利器,难以进入一线教师的视野,不少教师未能接触并掌握应用。而掌握这些便于学习与教学的软件,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有待提高,自身素养也急需有机更新,以适应时代危机的挑战。

  (二)混合式学习样态的探索施行,意味着教学空间的打破通联

  诚如王殿军所言,我们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放手给学生自己做主的机会,让他们在新的教育形态、新的学习方式下自我适应、自我成长。

  后疫情时期混合式学习方式的延续,立足于学生生命素养培育,让我们深度去思考学习空间的串联、通联与整合,打破时空界限,推进混合式学习,打造“学校+社区+企业+基地+平台”等汇融的未来学习社区,人人都是教育者,个个都是创造家,处处都是学习场。或许,这才是未来学校应有的教育场景。

  参考文献:

  [1]黄荣怀, 马丁, 郑兰琴,等.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J]. 电化教育研究, 2009(01):9-14.

  [2]何克抗. 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4,(004):21-31.

  [3] 高立洋. 高中地理教学"+互联网"的实践探索——以工业区位为例[J]. 地理教学, 2018, (004):15-20.

  [4]曹伟.基于互动学习平台构建结构化创新课堂——以UMU互动学习平台为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0(10):68-69.

  [5]蒙跃平.基于UMU互动平台的反思性学习导学设计与实践[J].计算机时代,2020(05):89-91+95.

  [6]杨扬,张志强,吴冠军,张丰,吴勇毅,苏德,周跃良,王鉴,李政涛,朱德全,李芒,辛涛,袁振国.“疫情下的信息技术与在线教学”笔谈[J].基础教育,2020,17(03):48-60.

  [7]李家成,顾惠芬.疫情之下对教育本质的追寻——基于常州市龙虎塘实验小学教育实践的个案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20,34(02):21-27.

  [8]田蕊,熊梓吟,Normand Romuald.疫情之下全球教与学面临的挑战与应对之策——OECD《2020应对COVID-19教育指南》解析与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20,38(04):3-14.

  [9]崔允漷,余文森,郭元祥,刘晓庆,徐斌艳,陈霜叶,王小明,刘钧燕,杨晓哲,王涛,陈建吉,王少非.在线教学的探索与反思(笔谈)[J].教育科学,2020,36(03):1-24.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