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微光社活动回顾 | 中国计量大学逸夫计量博物馆研学日志
2023-05-23 08:35: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计量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并且因量值而定义世界。中国作为计量古国、计量大国,对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微光社小记者们走进中国计量大学逸夫计量博物馆,进入度量衡的世界一探奥妙。来看看他们的精彩表现吧。

  优秀研学日志摘选

  杭州市大学路小学502班 陈思晴

  4月22日下午,阳光明媚,我跟随微光社小记者团去参观中国计量大学,中国计量大学里有个计量博物馆,是全国第一个计量博物馆,它以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为线索,以中外计量历史的文化为主线,多角度、多途径地展示了计量历史与文化的魅力。走进博物馆,我看到很多实物、图片等,它向我们展示了计量文化的发展。

  计量博物馆分古代计量和近现代计量两个展厅,我们参观了古代的测量器具,有龙纹铜尺;有白牙尺;还有鸳鸯青铜砝码等古人用来计量重量、时间、湿度的东西,让我大开眼界,众多藏品,展示了古代人民的无限智慧。

  博物馆的姐姐告诉我们,计量博物馆计量的历史与文化发展演变过程,里面还收集藏品有700余件,今天我才知道古代的计量是以度量衡为主,而且还包括了时间计量,空间计量,方位计量,温度计量等等。馆内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实物以及多媒体互动体验等形式向我们充分展现人类计量文化的发展脉络和精华,真的是受益匪浅。

  参观了博物馆里面大大小小的展品,就觉得原来“计量”这两个字的含义,真的不仅仅是两个字这么简单,它包含了从古代到近代各种各样的计量文化。这次小记者参观,让我学到了不少的新知识,让我深感骄傲与自豪,我们要铭记计量历史,凝视计量现状,我们充满信心与期待。

  杭州市西湖(紫萱)小学504班 黄妤菲

  讲解员姐姐笑着告诉我们:“计量源于并高于测量,它渗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石。那中国最早的计量出现在什么时候?”

  同学们面面相觑,讲解员姐姐指着进门巨型浮雕墙上的人首蛇身像,边解答,边带着我们参观:“出土汉画中的伏羲女娲手持规矩,可见古人想象中上古时期就已拥有量度天地的仪器,也说明汉代在科技方面已能普遍的力求精密。而《史记·夏本纪》记载的‘禹,左准绳,右规矩’,应该就是中国度量衡史上的‘第一度’了。”

  中国古代计量大事记让我们对计量史有了初步的了解,而日晷、新莽铜嘉量、铜圭表、沈括浸流式浮漏、指南车、戥秤……展品,让我们对古代的计量器具有了更形象、深刻的认识,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的计量史变得别样生动。我不禁感叹古人的聪明睿智!

  来到四楼近现代计量展厅,人们用来计量的仪器越来越精密。天平、电阻表、压力表……我国研制的测长仪已经可以精确到纳米,计量更是成为生物医药、国防建设等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从古至今,人们为了“求精准,度万物,量天地,衡公平”,不懈追求!“计量”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乃及万物变迁都息息相关。

  杭州市江心岛小学203班 余夏

  我们来到了计量博物馆,签到后先从五楼开始参观,从五楼走到四楼。五楼真好玩,在五楼我们看了日晷,还看了缩小版的母系氏族遗址,还有一些人类最早期的计数形式。后面还看到了大禹治水的图片,以及商晚期的盛酒器,另外还见到了一些洪武通宝时期的钱币。五楼有好多的东西比如说新莽长尺,汉口支律管、青铜铭量勺、古代指南针、匜等,唐代一位不知名的作者画了一幅伏羲女娲像,特别好看,能看到上面有代表计量的工具。

  在四楼我看到了古今单位换算的机器,在唐朝一尺约等于30.3厘米,我的身高在唐朝大约是4.49尺,我的体重是30公斤,在唐朝大约是98斤,如果是在民国,我的身高大约是4.08尺,在秦朝我的体重是118.58斤,我觉得这个机器很好玩,我在上面换算了很久。

  研学结束了,但我还是恋恋不舍,虽然有点累了,但是非常开心。在回去的路上,我吃了一个冰激凌,舒服地睡了一觉,梦中貌似是一个胖乎乎的唐朝女孩。

  杭州市大禹路小学甲来校区504班 裴恩宇

  逸夫计量博物馆坐落于中国计量大学日月湖北岸,收集馆藏文物近千余件,在求是南楼四至五楼。

  我们先来到五楼,一进门我就看到一座伏羲女娲像,两人手中分别各拿了一规一矩,规是正圆的,矩是正方的。讲解员介绍计量随着人类文明的产生而产生,从这座浮雕可看出当时人们在计量方面已经力求精密。我们向前一路走去看到许多形形色色的计量仪器,如:日晷,通过日光照在晷盘上的投影来表示时间,有新莽铜嘉量,全器包括了龠、合、升、斗、斛这五个容量单位。作为小财迷的我最感兴趣的是展柜中的种类繁多的古钱币,这些钱币时代各不相同,有明朝的,有清朝的,有战国时期的,还有唐朝的。。。。。。

  其中唐朝的“开元通宝”在《新唐书》中是这样的:“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十文重一两”就是一两等于十钱,也使“钱”成为重量单位,与“两”为十进制,直至现在。

  到了四楼,计量的时期到了南北朝,北朝因制度不全,度量衡单位量迅速增大,南朝一尺等于20厘米,一升等于200毫升,一斤等于250克;北朝一尺等于30厘米,一升等于600毫升,一斤等于700克。于是就有了“南人适北,视升为斗”的典故。民国初年制度混乱,清政府腐败无能,我国度量衡没有统一的换算标准,比如:兰州的民间量器每升差了济南每升的7.853。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最可行的方法,实现单位统一,国家富强进步就有了希望。虽然参观的时间很短暂,但是我觉得受益匪浅。

  杭州市饮马井巷小学202班 郑诗语

  在楼下签到后,我们就跟着领队老师走进了博物馆,这一期微光研学大课堂带着我们一起去探索度量衡的世界。

  计量博物馆以历史发展时间顺序为线索,分为古代计量和近现代计量两个展厅,我们依次参观了各个专题的展厅,通过观看与计量有关的器物和文字资料,对不同时期的计量有了一个直观的感受,体会到我国度量衡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同时,我们还用手中之笔记录下脑海里博物馆的点点滴滴。

  通过这次研学活动,我知道了计量的含义,也从中学到了很多课堂外的知识,收获满满当当的!

  杭州市创意城小学404班 程煜皓

  进入大学的博物馆,我们拾级而上来到四楼。大门是仿古的朱红色;进入大门后,一个大屏幕展现于我们的面前,播放着关于计量的知识。这时,讲解员也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一旁有一幅壁画,上面有两个蛇身人首的人绕在一起,男的是伏羲,拿着测量距离的工具;女的是女娲,拿着天文仪器,告诉我们“我们的祖先很早以前就开始用计量来解决生活上的问题”。

  接下来我便看到了古人计量的工具与方法,其中有一种叫七孔石刀的,出现于古老的新石器时期,它孔距均匀,孔眼相当;有仓颉发明的结绳记事与几千年前的契木计时的计量方法,让我不禁佩服老祖宗的智慧与动手能力。

  四楼还有古人测重量与容量的工具,锈迹斑斑,可知这些东西的“年龄”十分的大。不仅如此,我们还看到了秦始皇和康熙皇帝的蜡像等,个个都十分逼真,他们是统一计量的伟人。

  来到三楼,只见一条长廊直通前方,好似一条巨龙,与之前的古老气息不同,这里充满了科技的活跃气息。这里“讲述”从1791年来的出现开始的一系列数学大事。看见了不少明、清与近代的计量工具,有天体仪、纪限仪、地平经仪等。

  杭州市饮马井巷小学303 林思言

  在计量博物馆中,我们看到古人们是怎样记事怎样计时怎样测量长度。其中,古人发明的,有“契木计时”法;有秘鲁印加人的结绳记事法;还有的是要在大晴天才能告诉我们时间的日晷……

  古书《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禹,左准绳,右规矩”,“身为度,称以出”。这是中国度量衡量史上的“第一度”。在古代大家为了方便程度,最方便的莫过于人体的各个部分,尤其是用手来度量,非常方便,用手掌或手指的长度为尺,用手指作为寸。这个刚好这学期的数学老师教过我们。“布手知尺,布指知寸”还有“之盛谓之益,两手谓之掬”,这些古老的经验流传下来了。

  到了西汉,人们已经会用漏壶,铜陀,木尺,铜尺,银盘,银碗,马壶,其中熙宁铜砣看着不大,但是重达60KG多,这时已经有砝码这种现代计量物品。

  再看古埃及,当时的一肘尺约等于现在的52.3cm;一手宽约等于现在的7.5cm;一指宽约等于现在的1.9cm。因为古埃及造金字塔都是用人体部位的长度来测量的,所以才出现了我们刚才所说的一肘尺、一手宽、一指宽是长度单位。

  到了今天, 人们有了更加精准的测量仪器和现代化统一的计量单位,这使科技更加快速发展!参观了这计量博物馆后,我才发现人们的智慧是无穷大!

  杭州市长河小学203班 赵懿

  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大型浮雕,浮雕展现了“度天地、量万物、衡公平”的计量思想。往里走就能看到人类最早的计事工具,这时讲解员指着墙上的一副图,只见有一根木头上面绑了很多条绳子,绳子上还打了很多大大小小的结,原来这个就是我们人类最早的“记事本”,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以前发生的事系里面,近期发生的事系外面,虽然比不上现在的智能手机,却简单明了。

  沿着指示牌往里走能看到古代地积的计量方法。讲解员说现在的一步等于以前的两跬步,也就是说现在如果你走了1000步,在古代就已经是走了2000跬步了,好有意思。跟着讲解员继续往前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我们古代的各种各样的钱币,有像刀一样的刀币,有贝壳状的贝币,还有长着燕尾状的尖足布币……我还看见了很多很多的展品,许多展品都是我从没见过也没听说过的。

  穿过一个长长的过道,我们移步到了四楼的“近现代计量”展厅,这里展出的是现代计量的工具以及工业、农业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最有意思的是那个人体秤,它可以把我现在的身高体重换算成古代的身高体重,要是在古代我的身高体重显示为422/1434,你猜我的实际身高和体重是多少呢?真是有趣极了。

(责任编辑 吴文建 赵洪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