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伊夫·克莱因和宇宙浪漫——《挑战的灵魂》之外的艺术家克莱因
2019-10-18 15:46: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实习记者 王曼霏)《Zima Blue》来自《爱,死亡和机器人》,关于一个由机器人一步步改造为仿生人的艺术家Zima的故事。

  《Zima Blue》也是这一季众多短片动画里里最吸引我的一集,它象征着一种极致投入,既是艺术创作上的,同时存在在个人追求真理时。故事末尾Zima回到了给他代表性颜色灵感的泳池,纵身一跃,随着他在泳池里的来回的同时,他一点点关闭了自己身上的控制系统,令自己 “退化”回一台游泳池清洗机器人。这一集的叙述方式同著名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设置记者Clay(类似于《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第一人称叙述者“我”——尼克),以其职业特性客观地揭秘这位迷雾重重的艺术家。动画剧本改编自Alastair Reynolds创作科幻小说集。阅读小说原文对比动画,能够发现动画在剧情上做了一点微小的取舍:原著里的记者Clay与艺术家Zima对人的记忆进行了探讨,设想在近千岁的寿命长度下,人们如何利用工具去替自己记忆和选择,却在这个过程中脱离了自己的初衷。《Zima Blue》删去了这一部分,更侧重于刻画Zima本身。此外,动画抹掉了原著里提及艺术家克莱因(也就是Zima的原型)的部分——

  “伊芙·克莱因曾形容它就是色彩的本质:一种可以代表其它所有颜色的色彩。曾经有一个男人花了一生时间来寻找他记忆中儿时遇到的一种特殊的蓝色。在寻找过程中,他一度陷入绝望,觉得那精确的颜色肯定是他幻想出来的,根本不可能在自然中存在。然后有一天,他突然想起来了。这种颜色是在某个自然历史博物馆中一种甲虫的颜色。他喜极而泣。”

  伊夫·克莱因,法国著名艺术家,波普艺术重要代表之一,以他的国际克莱因蓝(International Klein blue)闻名。

  前段时间,上海当代艺术馆举行了“挑战的灵魂”——艺术家克莱因、李禹焕和丁乙联展。从主题层面来说,此次联展以“前卫艺术”的名义联系了三位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艺术家。从时间上来说,显然比起在世的艺术家,伊夫·克莱因(1828-1962)经过时间的验证显得更有光彩。本次展览中伊夫·克莱因的展品囊括了他个人的多个系列,包括绘画人体测量、海绵雕塑、海绵浮雕绘画等。除此以外,还有大量克莱因本人及其创作相关的文献材料。克莱因是此次展览艺术家中的重头戏。克莱因在当时受到的争议很能体现“挑战的灵魂”中的“挑战”一词。 1955年,克莱因希望作品《橙色》(Monochrome orange)能够在“新现实沙龙”(Salon des Realites Nouvelles)中展出,却惨遭拒绝。评委当时解释:“这幅作品,真的不太够。如果您能接受至少添上一小道,或者是一点点别的颜色,我们说不定会同意展出,但是如果光是一种颜色是不可能的……”好在两年后,克莱因在米兰、巴黎、杜塞尔多夫和伦敦等地举办展览,逐渐获得了他应有的关注和声望。

  克莱因的创作个性体现在他坚持中的绝对性,例如国际克莱因蓝贯穿了他的不同系列、不同形式的创作。克莱因认为蓝色代表着绘画感性(pictorial sensility),这里的所谓“感性(sensibility)”是超越我们的存在之上的东西,但又永远是我们的一部分;只有通过我们的感性,我们才能够获得生命。观众在欣赏单色画的时候,会无意识吸收画面中溢出的“绘画感性”。出于克莱因对观众的这种考量,设想在欣赏巨大的类“泳池”的蓝色色粉装置时,观众站在一片蓝色面前先是受到蓝色的心理作用,而后在观察中感受色粉所组成的独特质感,尤其是克莱因以地心引力固定色粉而不受颜色固定剂影响,这一切带来了作品的恒定。就像人们长久仰望星空时的感受,在无限可能中延伸。

  把时间拨回到1964年,在克莱因只有19岁的时候,他和朋友瓜分了“世界”————未来的现实主义画家阿尔曼和诗人克洛德·帕斯克分别选择了陆地及空气。对今天的我们来说不难想象克莱因能“得到”天空。这一选择体现他对绝对性和虚空的追求从年轻时就存在;日后,他用艺术的形式为大家留下了对此独特的个人阐释。谱写在他没有实现,或许也不必真正落实的科学幻想中,他曾设计“可以通过渐进的脉冲加速而飞向永恒”的火箭。这艘火箭可以太空旅行,但从不传达信息或者搭载旅行者,亦没有目的地。即使当时美苏太空竞赛正处于狂热阶段,克莱因的设想依旧是浪漫的:“”借由离开地球永不返航以返回“宇宙之空虚”。这种对宇宙不需任何回应的探索,在今天的动画里可以被认为是,全然具有“人”姿态的Zima在“游泳”中逐步回归清扫泳池的机器人。今天,在观看克莱因作品又或者动画片《Zima Blue》时我们依然受到震撼。在科幻世界,艺术是我们验证自身存在、追求真理的通道:我们有没有永恒的灵魂?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落地现实,我们依然在艺术实践里探索。正如Alastair Reynolds的小说:

  “但是不犯错就没有艺术。没有艺术就没有真理。”

  “错误能引出真理?那可真是一个有趣的观点。”

  “我指的是更高层次上的,隐喻性的真理。那个美好的下午,就暗含着真理。”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