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镇海棘螈晋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中量大教师科研助力珍稀濒危物种的国家保护
2021-03-11 18:18: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记者 陈昊昱 通讯员 武亚东 陈晨雨)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农业农村部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正式公布,镇海棘螈保护级别也据此进行了调整,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较之前保护级别更高,与“国宝”大熊猫同等级。听到这个消息,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多样性研究所副教授徐爱春感到很欣慰,他既为该物种得到更强有力的保护而高兴,也为自己团队的研究成果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自豪。

  棘螈属,是现存最古老的两栖动物之一。镇海棘螈,是我国特有物种,也是浙江省两栖纲中唯一的特有物种。镇海棘螈目前分布区极其狭窄,栖息地高度破碎化,野外种群数量估计不超过600尾,极其稀少且呈持续减少趋势,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红色名录”评估为极度濒危物种,离野外灭绝仅一步之遥。“保护该物种,对加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研究动物系统发育关系、动物区系和地理区划、物种演化和形成等方面均有重大价值。” 徐爱春说。

  为拯救保护该物种,自2008年起,徐爱春带领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科学研究。“我们主要进行了镇海棘螈资源本底调查、繁殖生态学、栖息地改造、人工扩繁和野外放归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深入了解了该物种并为其保护与管理积累了大量原始基础性材料,为这次保护等级的提升提供了直接的佐证。”

  “我们希望利用人工扩繁来增加棘螈数量,并将棘螈的幼体饲养到成体。确保成体在人工繁殖条件下,能够自然地交配、产卵、孵出幼体。”徐爱春介绍,在繁殖的季节,雌性棘螈会在临近繁殖水坑的枯枝落叶下产卵,团队成员们每天都要去寻找并收集部分卵块带回实验室进行人工孵化。经过漫长的换水、投食、观察、记录……团队终于迎来了第一只幼螈的破壳。回忆那时的场景,他依然难掩激动:“永远不会忘记见证生命诞生的那种惊奇与喜悦。”

  幼螈的生长环境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严苛,随着天气变热,又面临幼螈食物难求的难题。为了解决幼螈的“口粮”问题,徐爱春与团队成员长期驻扎在宁波北仑的森林深处,到野外水塘收集淤泥中的底栖动物,买来腐烂的水果培养各种昆虫,甚至自制装备培养“可恶”的蚊子,这一切都是为了给幼螈制备充足和多口味的食物。“那时候我们都以森林为家。”徐爱春说,“大家常常感叹‘生娃’不易,‘带娃’更难!”

  等到幼螈长大了,长结实了,能独立生活了,徐爱春团队却又要将这些人工繁育的棘螈们进行野外放归了。“目前,我们人工扩繁的棘螈数量已达1000余只。”徐爱春说,“但其研究与保护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将进一步深化研究,破解镇海棘螈濒危谜团,壮大野外种群,争取早日使得该物种解除濒危状态。”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图片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