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2021年浙江高考志愿填报的变局与应对
2021-06-12 13:55: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编辑 鲁少辛)2021年高考“大考”已结束,但“小考”也就是志愿填报环节也将正式拉开帷幕。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也对高考报志愿的学生和家长们推出了系列文章,并提出2020年物选生志愿填报存在重大利好的预测,这一预测也在后来的录取结果中得当了验证,最终成为了2020年浙江高考志愿填报的一只“黑天鹅”,甚至出现了279分上本科的“奇观”(表1)。那么,今年这只黑天鹅还会出现吗?还有哪些变化需要我们注意?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应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带来的挑战呢?

  表1  2020年在浙招生部分院校必选物理专业录取分数


  一、2021年高考志愿填报的变局

  如今的时代,恐怕只有变化才是不变的主题了。今年浙江高考志愿填报我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变局需要重视:物理效应、填报规则之变、相关政策变局。

  1.“物理效应”变局

  “物理效应”指的是由于选考科目限定必选物理的专业增加,而选物理的学生(简称物选生)数不足于满足必选物理专业数的招生,造成必选物理专业录取分数下降,非必选物理专业分数相应提高的现象。去年看过我们分析文章的朋友,对图1应该不会陌生。这张图很好的说明了“物理效应”的根本原因是物选生人数与必选物理招生专业数的数量不对等、分布不平衡,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物选生数与必选物理数的比值大小(简称生专比)。那么,今年的“物理效应”还会存在吗?如果存在,那今年比去年效应大还是小呢?

  下面我们分析下近年来生专比变化情况:根据统计,2017、2018、2019、2020年的物理生专比分别为:16.39、13.9、4.2、1.23。可以看出,生专比越小,“物理效应”越大。那2021年生专比有多少呢?根据物理首考赋分可以推算物选生人数将比2020年有所增加,在6.6万左右,而必选物理专业招生数量预计会比去年有所下降,预计在3.9万左右,所以2021年生专比预估在1.7左右,这一数值与2020年的1.23相比,有所增加,但远远小于2017-2019年的生专比。据此可以推测,今年的“物理效应”将肯定存在,但效应强度要略小于2020年。这也意味着,今年考生(主要是原一段线594分以下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不能直接参考去年的分数,尤其是必选物理招生专业的分数。那么该如何参考去年分数呢?这里涉及到分数转换的问题,根据上面比值推算,今年“物理效应”应该会比去年减小20%—40%。总体上,分数越靠后,减小的幅度越小,“物理效应”越大。如:2020年某必选物理专业分数是279分,按比例修正后,今年参考时应变为470分左右;某非必选物理专业分数是520分,按比例修正后,今年参考时应变为514分左右。总之,今年600分以下的考生填报志愿时,不能直接参考去年的录取分数,而应做一定程度的修正。

  

图1 2020年物选生与必选物理专业数分布预测

  2.填报规则变局

  今年第二个重要变化是填报规则由三段填报改为两段填报:新的一段线按60%的比例划分,新的二段线按90%比例划分。这一变化意味着,原一段只有约5万人填报,而今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6万人左右。更多的人同时填报对原一段线附近的考生会带来一些影响:对原一段线往上一点的考生(600分左右)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冲击(利空),因为有一段线做护栏,原本他们不太需要担心原一段线往下的考生来跟他们抢地盘,但现在这个护栏消失了,填报时稍有不慎,就很可能被后面的学生通过填报策略“挤下”;相反,对原一段线往下一点的考生可能会带来些利好,因为他们获得了“抢地盘”的机会。

  3.相关政策变局

  第三个方面的变化主要是选考成绩从两年有效变为当年有效。这会导致今年考生选择复读的意愿下降,进而使得复读学生减少从而加剧今年志愿填报的竞争。因为原来选考成绩两年有效时,复读生可以选择放掉其中考的比较好的1门或2门科目,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他科目尤其是语数英的提分上,这样的政策对复读生是有利好的。当选考成绩变成当年有效后,这一利好也将不复存在,势必会影响到考生复读的意愿,从而造成复读学生断崖式下降。这一影响的大小将与复读生减少的程度成正比。

  二、扬长避短,以不变应万变局

  应该说,2021年浙江高考志愿填报存在着较大的变化与不确定性,需要考生和家长们扬长避短,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1.熟悉规则,避免误区

  变化年年有,但基本的规则是不会改变的,比如专业平行志愿的规则: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1:1投档。提前批传统志愿的设置和填报规则也需要我们去重点了解清楚。同时,要避免以下五个误区:高分低报,如本科分数最后录取到了专科;低分高报导致滑档;选错学校遗憾终身;选错专业贻误发展;不符合章程要求导致的退档,如单科要求和身体素质要求限制。

  2.掌握信息,善用策略

  如今的高考志愿填报,更像是一次信息大作战。考生和家长们既要充分了解高校、专业、职业发展等信息,也需要对填报规则、往年录取数据、录取机会进行汇总,做到知己知彼,方能善用策略。比如: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和专业都有哪些?分校和本部的文凭一样吗?哪个分数高哪个分数低?提前批的志愿要不要报考?定向师范、定向医学能报吗?怎么报?师范类院校应该如何选择?等等。当然,还有“物理效应”的利用,也是需要做好谋划的。

  3.扬长避短,择己所好

  高考志愿填报虽说已是临门一脚,但这一脚踢得正不正,后果影响也是蛮严重的。本质上说,高考志愿填报是我们人生若干重大选择中的一次,需要我们从职业生涯发展的视角,扬长避短,择己所好,择世所需。毕竟选择有时候比努力更重要!我们设计的高考志愿填报模型(图2),可以为大家带来一定的启示。这一模型的思路是:以学生使命愿景(生涯目标)为引领,以学生天赋优势和分数优势为基础,做好大学和专业的选择。当然,这里面涉及到了许多生涯发展的理论和工具。如此设计,也是为了能让考生们能以长远的发展视角对待志愿填报,而不是以“不浪费一分”“压线录取”为目标。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