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专家解读 | 范剑秋:高考志愿填报,相信自己,认识自己,不负自己
2021-06-21 19:43: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人生中总有几个重要关口,选得好,一路平坦;选不好,磕磕碰碰。高考就是关口之一,是十几年寒窗苦读的暂时收官,是未来之路的崭新开启。

  成绩尘埃落定,填报志愿提上日程。80个志愿,选择余地很大,然而选择越多,纠结越多。下面,笔者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个人的一些体会。


浙江外国语学院招生办主任 范剑秋

  尊重孩子,共同参与志愿填报

  咨询会现场最积极的人群往往是家长,咨询群里最活跃的也是家长,观看招生视频留言最多的还是家长。我们的孩子去哪了呢?有的家长说:孩子自己不上心,无所谓。有的家长说:孩子懂什么呀,还得听我们的。进入大学后,不少学生学业出问题了,或者坚持要转专业时,我们问孩子为什么,孩子通常的回答就是:这不是我自己选的,我根本不喜欢。

  在此,我想对我们的家长说声:请听听孩子自己的声音吧!请相信孩子,他们已经是成年人了,他们对自己有个基本的判断,对未来有他们自己的追求。做出选择,就意味着承担责任,求学就业是他们自己要经历的。那么,选择时也请让他们自己参与,这样面临困难时,他们也没有了逃避的理由,必须要勇往直前!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陪伴,提供意见,做他们的支持者和参谋长!

  认识自己,综合考量学校、专业及地域

  填报志愿基本决定了自己的教育背景和大致的就业方向。大学出身背景在当前还是相当重要的。虽然我们也主张英雄不问出身,但现实总是会给你划分等级。不同学校、资源、平台、机会一定是不一样的。985、211、双一流等,有了这些标签的“背书”,求学就业无疑更优。如果分数够得上,建议还是优先选择。至于专业,还可以通过转专业、辅修、跨专业考研等方式再次选择。

  分数够不上双一流,那么建议还是以选专业为主。不少双非学校在某些专业领域的实力也是在国内首屈一指,其高水平就业、高质量升学等方面丝毫不逊于重点高校。考生如果专业意向明确,建议可以选择专业特色鲜明或有行业背景的高校。如果暂时比较迷茫,建议可以选择综合性大学,这样可以在学校接触更多的专业,更好地找到自己喜欢的、擅长的专业。

  在选择具体专业时,考生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能力。专业虽然不等同于就业,会影响一辈子,但学自己不喜欢的,干自己不擅长的终究是件痛苦的事,并且浪费时间。比如外语专业,学习外语其实是一件非常苦的事,大学里的每一天还要早起晨读背诵的专业,外语算是一个。如果没有爱好和坚持及语言学习的能力天赋,是很难学好这个专业的。如果实在不知道自己想学什么专业的话,建议选择基础类、宽口径的专业,比如数学、中文、英语等。这些基础类学科转换余地大、就业需求大,作为基础学科后期选择升学的话,优势也更明显。

  在志愿填报中,家长和孩子还容易纠结的就是地域,去哪里读大学的问题。我认为可以采用“缺啥补啥”的策略。学校、专业和地域其实三者是个变量的关系,要综合考虑,择优选择。

  从小生活在大城市,或经济发达的省份,可以去相对不那么发达的地区读一所非常好的学校。

  而没有大城市生活经历的同学如有可能应该尝试去省会城市、大城市所在的学校。阅历和经验也是人生的财富。

  此外,结合专业,选择能为该专业提供更多实习、实践、就业机会的城市或省份。比如跨境电子商务,杭州显然是优选。当然也有一部分同学,考虑到家庭资源和个人情况,未来就业行业和地域已经十分明确的话,选择该地域就业就是非常好的选择了,本地的校友资源也将成为一笔财富。

  细心审慎,注意填报细节

  在圈定数所学校和数个专业后,在具体填报中,家长和考生还是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仔细看招生章程。招生章程是了解每个学校情况、招生政策的重要途径。要重点关注学校性质、加分政策、单科成绩要求、身体条件要求、转专业政策等。比如,浙江省今年不少独立院校转设,那么今年的录取情况一定会有所变化,不能完全参照以往情况。

  二是避免退档滑档。退档往往是报考条件不符合造成的,比如身体条件、单科成绩、性别等,因此考生一定要仔细看招生章程。滑档主要是志愿填报不合理:主要是填的少;填的没有梯度;只根据以往情况填报没有考虑最新情况,比如计划数变化、选考科目变化等。

  三是要明白录取规则。浙江省作为新高考改革省份,实施平行志愿录取,1个志愿项就是1所学校加1个专业,不存在专业服从调剂。就考生而言,位次号很重要,位次在前的先投档。就录取而言,志愿的顺序号很重要,按照填的顺序依次投档。

  志愿填报时间不长,但短短几天却至关重要,在此祝福考生心想事成,得偿所愿,更希望考生进入大学后能顺心顺意,学有所成!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