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专家解读 | 黄成良:掌握高考志愿填报技巧,助力广大学子圆梦
2021-06-21 19:45: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高考志愿填报的核心就是掌握五个要点:即遵守一个原则,依靠两个依据,分清三个步骤,根据四个结合,避免五个误区。

  笔者将结合多年招生工作经验,为考生和家长提几点报考建议。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 黄成良

  一个原则:

  新高考投档志愿是专业平行志愿:以一所院校的一个专业(类)为一个志愿单位,所有专业(类)志愿具有相对平行关系。专业平行志愿遵守“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先从最高分考生开始,依次检索和投档,当轮到检索某一考生时,遵循该考生所填报的志愿顺序检索,当符合投档条件时即被投档,直接投档到专业(类)。专业平行志愿一定遵循志愿的原则,因此填报志愿时一定要注重志愿顺序与梯度。志愿的填报过程中,传统的“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策略仍然适用,笔者认为大,概可以分为两类:冒险性与平稳性。冒险性建议采用3-3-2或者为4-2-2比较科学;平稳性采取2-3-3、2-4-2、2-2-4更加理性。

  两个依据:

  一是院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二是根据考生位次和选考科目一分一段表、各校往年投档线等资料框定范围。首先,一定要依据高校专业了解选考科目是否符合选考科目限定范围。2021年招生专业选考科目的要求,各校均已提前公布,在填报志愿之前,考生和家长可先了解自己的选考科目是否符合专业选考科目的要求。考生要依据高考总分、位次号和选考科目一分一段表,以及所填报专业的近三年的院校投档分数线和相应名次、专业录取最低分、平均分及相应名次等做比较后得出结论。

  三个步骤:

  填报志愿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繁琐的工程,它需要信息的收集、检索、比对、排序、分析、判断等等,因此科学地分层分步骤执行比杂乱无序的排布会更加简便、科学、易操作。

  第一步,根据学校办学综合实力筛选意向学校。选择院校时,要重点关注办学实力、办学特色、社会评价、录取分数、所在城市等,依次选定目标学校。。

  第二步,根据学校的办学优势选择专业。选择专业时,考生要关注专业培养理念、专业特色、培养模式、专业实力等方面,也要关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专业特色及就业前景等。同时,考生要了解目标专业学什么、怎么学、是否适合学、学完干什么等等。

  第三步,根据学校招生计划数选择专业志愿。考生既要参考高考总分和位次号与院校招生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又要核对该专业在新的招生计划数的变化量,减少因招生计划数的增减而引起招生“大小年”的风险。

  四个结合:

  考生填报志愿,一定要跟以下4个方面相结合,即与考生兴趣和性格相结合,与考生的特长和优势相结合,与专业的冷热程度和学校优势相结合,与地域环境和就业相结合。

  ● 选择志愿必须要考虑个人兴趣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择什么样的专业,也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轨迹。考生选择专业时,须兼顾个人的兴趣爱好。当然,兴趣不是决定成功的唯一因素,但兴趣是通向成功的捷径。有爱好兴趣,并为之追求奋斗,方能卓越成功。

  ● 选择志愿必须要考虑个人的特长与优势。喜欢的专业并不一定是适合自己的,不同的专业对课程要求与专业基础是完全不同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适合所有的专业。经贸类专业很热门,但不适合性格内向的人;金融财会类专业也很热门,但不适合数学成绩较差的人。

  ● 选择志愿必须要考虑学校的优势和该专业社会需求。每所学校也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精神气质和办学特色,都有自己的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因此你要选择的专业是不是该学校的重点专业或是特色专业,要避免同质化下的“滥”专业。同时,选择专业不要仅停留在专业名称上,更要了解该专业的社会发展前景与社会的需求量。

  ● 选择志愿必须要考虑家庭的就业实力与就业区域限制。不同的家庭所提供的就业条件是不同的,因此在选择专业时要充分听取整个家庭的综合意见与建议,同时不同的地域对专业的选择影响是非常大的,比如物流专业在海港城市发展非常快,对内陆来说有点滞后。民营企业较多的地域对销售类、金融类的岗位需求量较大等。因此,专业的选择一定要与就业的地域性和地方区域产业相结合。

  五个误区:

  考生填报志愿一定要走出以下5个误区。

  1.平行志愿等于平等志愿,80个志愿没有风险。

  2.随意攀比、毫无主见,别人认为好的就是好的。

  3.专业选择唯成绩论,分数高的就是好的专业。

  4.专业名称“望文生义”,以专业名称代替专业内涵。

  5.地域崇拜与迷信,非一线城市不去。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