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自选主题 历时一天半 长青小学开展双减之下的“项目化”研学之旅
2021-11-22 20:40: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实习记者 鲁少辛 通讯员 李秀群)“我挖到三星堆的宝贝了!”当郝墨斐同学举起“青铜神鸡”时,整个教室一片欢呼雀跃,仿佛是在真实的考古现场,有人挖出了绝世珍宝一样。

  这是杭州市长青小学模拟考古课中的一个场景。为了第二天的秋游研学活动——参观“三星堆文物展”,学校特意提前安排了半天的实践课,让学生们通过模拟挖掘来体验真实的考古工作。

  这是长青小学围绕“双减”对秋游研学进行的一次改革,研学的时间由一天变为一天半,四、六年级的研学主题,孩子们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在“茶叶营”“三星堆考古营”“陶瓷营”中进行选择。这是“双减”背景下“项目化学习”的活动,学校希望通过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地方文化资源,设计了三条研学线路,列出研学清单,供孩子们进行选择,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在研学中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学习、实践,形成自己地研学成果。

  不同班级的同学因为相同的兴趣而融合组成一个“临时新集体”,用半天的时间在校内进行相关主题的体验,第二天走入。

  三星堆考古体验营的教室里课桌围成了一个个正方形,就像野外的文物坑,坑里摆着许多盲盒,盲盒里是一坨泥土,而文物就隐藏在泥土里面。泥土硬邦邦的,同学们得用上像铁锹、挖勺、刷子等考古工具进行挖掘。如何用好这些工具,是对同学们最大的考验,有的人用铁锹挖土,可力道掌握不好,直接就铲掉了文物的一支胳膊;有的人用刷子刷土,可土太硬,刷了半天也没见到“庐山真面目”;有的人挖到的是文物碎片,还得有火眼金睛去找到匹配的另一半。

  半个小时过去了,郝墨斐同学率先挖出了完整的宝贝,同学们向他纷纷投去了羡慕的眼光。郝同学现场就传授起经验来:先用铁锹旁敲侧击把外层的硬泥去掉,然后用挖勺小心翼翼清理缝隙里的泥土,最后用刷子轻轻地把表面的粉尘刷掉,这样文物就能完整的出来了。有了同学的经验,一会儿功夫,许多“三星堆文物”终于露出真容,“灯台”、“神树”、“面具”……

  经历了一次模拟考古,有的同学已经是满身的灰尘了,脸上也是黑一块、灰一块的,不免感叹道:这考古也太累了吧。“这都嫌累?三星堆真正的坑,比这里大一千倍 、一万倍,挖一件文物,得花好几天呢!”考古爱好者们立刻回应,其他同学也纷纷附和:是啊是啊,据说挖了四十年都没挖完。

  “古代的人都是戴面具的吗?”“这个太阳型器好像汽车方向盘啊!”“古代的酒杯为什么都是做成三个脚的?”有了第一天的考古体验,第二天长青小学四年级的近三百名学生来到了正在展出三星队文物的浙江省博物馆,传说中的三星堆文物到底长成什么样呢?同学们都充满了期待。面对着一件件的三星堆文物,同学们都好奇地问个不停,虽然,并不是每个问题都有答案,但是能近距离的看到这些国宝,大家依然非常兴奋。

  403班的卢老师这样评价:“其实这次秋游的备选项目有很多,但在征求家长和学生意见的过程中,绝大多数的人都选择了参观三星堆文物展,这一方面体现了大家对陌生的知识领域都有一股好奇心,另一方面也说明家长对文化信息的还是很关注的,像三星堆文物从四川来到杭州,只停留短短的几个月,这样的机会怎么能错过呢?”

  茶叶营的同学则是先在学校里通过一场生动“茶叶文化”互动讲座,进而体验了一一宋代人点茶的雅趣。第二天,同学们踩着泛着青苔的石阶山路,迎着清新的山风,听老师讲授关于问茶古道、龙井八景的历史与故事。映入眼帘的红枫树和放眼望去绿色的茶海真是一步一景,孩子深入自然,感受了杭州独特的茶文化。

  陶瓷营的同学体验了一次软陶制作的乐趣。凌可欣同学表示,在这次研学过程中学到了很多关于陶瓷的知识,知道了陶瓷是怎样的制成的,知道了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的品味,也知道了陶瓷有观赏性也有实用性的。“我选择了和同学一起捏‘坦克’,捏制过程中我们多次出现错误,我更加明白了制陶的辛苦与乐趣,了解到了中国的陶瓷文化,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乐趣。”

  五年级的研学更有特色。

  “这一次研学活动,我们转变了原有‘春吃秋吃’的模式,在去年五年级‘低碳行——春游西湖文化广场’的基础上延长了路线,增加打卡做任务的环节,让孩子们在寻访红色印记的过程中,学习红色历史,聆听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这趟旅程,孩子们前期得自己做方案,共同解决打卡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打卡8个站点,一个个闯关才能获得下一关的锦囊线索,最后合作手绘地图作为研学成果。”彭音校长向记者介绍了这次活动。彭校长告诉记者,实践打卡也是学校“双减”背景下“项目化学习”的一项活动,“秋游研学——行走的课堂”。整个活动分为八个部分,每个打卡点的任务指向语文、数学、美术、音乐等学科的整合,包含对“团队合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分析整合信息能力”多种学习能力的考察。

  这不,在活动中,孩子们确实状况百出。“下了地铁,来到打卡点附近,我们掏出彭校长给的“诸葛锦囊”,经过一番缜密分析后,我们感觉自己发现了打卡点所在地。全队都跟打了鸡血一样激动,一边大喊着‘找到啦!’,一边朝着这条路疯跑。不一会儿,我们便到了‘打卡地点’,并在里面看到了我们学校的老师。他说还没开门,让我们过会儿再进去。虽然不能进去,可我们还是沉浸在喜悦中。本想给后来的小队制造点困难,没想到竟然发现原来这里竟然是第一个打卡点。”这是黄达同学经历的一次打卡风波,他们把第二站当作了一站的打卡点。据了解,这样情绪过于激动,错过应该打卡的点,直接到达下一个打卡点的乌龙没少在其他小组发生。

  这样的状况还有许多,有小组出发时在延安路辨错方向,反向找公交车;有小组返回时方向错误,没有走北山路,走了白堤,导致无公交车可乘,只得步行前往凤起路地铁站。若干小组因为组内有晕车同学,出行方式均放弃公交,采用地铁+步行,来回都需要从凤起路地铁站步行至西湖,步行路线很长,但团队凝聚力值得褒奖。

  虽然这次研学之旅,状况百出,但同学们却说:“很好玩,很开心,就是腿不太开心,太累了,走了2万多步路。但是还是喜欢这样的秋游,比以前有意思多了。”“早高峰实在太挤了,早知道就走路去了。”“我从来没有自己出行,都是跟在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身后,跟着走的,这次研学,真的是非常锻炼我们的独立能力了,以后我可以自己独立出行了。”

  老师们也表示,活动很有意义,也很有趣,一改以往的秋游模式,活动前期学生和老师就都很期待。

  “这样的活动很好,很锻炼孩子,没有想到孩子们还是挺能干的,今后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出门。参与活动的家长志愿者感到体力上是一个考验,实在跟不上孩子的步伐,跑得太快了。”志愿者家长在活动后这样总结。

  彭校长也在活动后做了总结,比如五年级的研学活动,从前期的方案和实际的出行来看,还是有家长仍然习惯于包办代替,沿途都发现有家长志愿者帮着学生问路、打扫草坪。在双减的背景下,学校还会陆续推出这样的项目化学习,也希望老师和家长们要适时放手,让孩子们去尝试,从生活中学习,到生活中实践,提升综合能力。

(责任编辑 余新花 赵洪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