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招办面对面 | 新增机器人工程等3个专业!宁波工程学院2022省内计划招生2292人,47个招生专业供你任选!
2022-06-29 15:06: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2022年高考招生季来了。为满足浙江高考学子填志愿、选专业、选高校的需要,中国教育在线浙江高考帮品牌栏目“2022年招办主任面对面”再次启航,向考生和家长传递权威的招生政策和报考信息。

  本期,我们推出宁波工程学院,访谈视频从多个角度出发,为考生和家长介绍学校概况以及2022年最新的招生政策,我们一起来关注。

点击观看宁波工程学院招办面对面视频

走进宁波

  宁波工程学院是由宁波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坐落在美丽的东海之滨——宁波。提到宁波,大家会想到什么呢?她是计划单列市,是浙江省副省级城市,素有港通天下、书藏古今的美誉。宁波是新一线城市,又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产业发达又幸福富足。

  总之,宁波是一个宜学、宜居和宜业的城市,相信考生来到这样一座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求学,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宁波工程学院基本情况

  学校现拥有三个校区,分别位于江北区、海曙区、杭州湾新区,三大校区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学术氛围浓厚,总占地面积达1800余亩。其中风华校区,是学校的主校区,位于宁波市北高教园区,地铁2号线、5号线直达校门口;翠柏校区,是学校的老校区,位于宁波市中心,机器人学院和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学生前两年在风华校区就读,后两年在翠柏校区就读;杭州湾校区,在宁波杭州湾新区,与世界500强上海大众、吉利汽车等整车龙头企业,以及国内知名研究院——中汽研毗邻,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杭州湾汽车学院)和新能源学院学生在此就读,过条马路去500强企业上班已经成为该校区毕业生的常态。

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卓越的师资力量,现有专任教师896人,其中高级职称395人,博士384人;在专任教师中,有学校自己培养的乌克兰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有国家“千人计划”长期项目、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千人计划”长期项目和“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还有钱江学者、省151人才一二层次培养人员、省高校教学名师等师资。学校积极构建“双师型”结构师资队伍,专业教师“双师双能”占比70%。同时,学校加强科研基地和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荣获多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和省部级科学技术奖。

人才培养

  学校探索实施“科教产教双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应用研究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近40年来,学校培养了8万多名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家长和考生的高度认可。2021年学校毕业生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排名浙江省第5位——同类高校第 1 名。毕业生升学质量也不断提升,国内外名校占比高。2021届毕业生国内外深造率 16% 以上,部分专业超过 40%。众多优秀毕业生考取了爱丁堡大学、英国大学国王学院、悉尼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外一流和知名大学研究生。

  就业方面

  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高,就业前景广。多年来培养了上千名企业家,数百名工程师,数千名企事业高管,连续十年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高于95%。学校毕业生特别受地方用人单位的欢迎,近五年来,85%以上毕业生留在浙江,50%以上毕业生扎根宁波,在化工、建筑、机械、物流、交通等行业形成服务地方的品牌优势。2021届毕业生留甬率达48.42%。毕业生平均起薪工资明显高于全省本科平均水平。2021年宁波市大学生十大“就业之星”评选中,该校占据3席,位居宁波市高校第1名。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还受到了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官方媒体的报道。

  创业方面

  学校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基地+平台+模块+窗口”的创业教育模式也深受学生的欢迎。

  学校开辟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基金,引导并扶持学生创业。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成果显著。“海蓝宝”众创空间荣获国家级众创空间称号,是省创业园示范基地;宁波工程学院众创空间(风华青创园)获2020年度省级众创空间绩效评价优秀(A级)等级;2020年度宁波市十大创业新秀,该校占据2席。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该校荣获得 3金4银,金牌总数位列全国前20,全省第4,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学科竞赛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学生的竞赛参与率超过70%,学科竞赛成绩逐年提升,在国际和全国性科技竞赛中屡获佳绩。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17-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该校位列全国第169位,在新建本科院校中位列全国第2名,蝉联浙江省第1名。学校每年承办1-2个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赛事,学生获奖层次和数量也逐年提升,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等多项影响力较大的国家级竞赛中均获得最高奖项。

国际合作交流

  学校广泛开展对外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强化外向型办学特色。目前,国际化办学进程也是日益加快,学校已经与30多个国家近百所院校建立起稳定长期的校际合作关系,广泛开展交换学习、实训实习、学术交流等活动。

  学校逐步提升中美4+0项目合作水平,按照“做强管理类、做好理学类、进军工学类”的目标,与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韦恩州立大学等合作举办会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并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开展学分互认、本硕连读、研修实习等交流项目。

奖助勤贷

  学校设有完善的“奖、助、贷、补、减”资助工作体系,设有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各类学校奖学金和捐赠奖学金。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绿色通道、国家助学贷款、发展性资助、爱心补助、勤工助学、社会资助等助学政策。

招生录取情况

  2021年,学校普通本科招生3480人。省外录取总体情况较好,生源质量进一步提升。在24个招生省份中,广东、山东等19个省份录取超一本学生376人。其中辽宁、湖南实现全部一本招生;江苏和重庆较2020年突破一本招生,实现从无到有。

  2021年统一高考浙江省录取总体情况如图表所示,普通类招生录取数1750人,最高分580分,最低分524分,平均分 557.79分。

  学校本科招生规模稳中有升。2022年学校面向全国24个省份招收普通本科学生共3780人,较去年增加了300人,其中在浙江招生2292人,省外招生1488人。

  学校今年有47个招生专业,较去年新增网络空间安全、网络与新媒体、机器人工程3个专业,新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新能源方向)、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方向)2个方向招生。

  考生想了解该校2022年浙江省普通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计划数,以及2021年录取情况可参考下表,也可以上学校招生网查询,往年的录取分数以及位次号仅供参考。

  新增专业

  人文与艺术学院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专业学习新闻传播学、设计学和计算机学科等基本理论知识,可从事网络信息编辑与设计、网络媒体运营与管理、网络内容传播与策划等工作。

  机器人学院的机器人工程专业,本专业学习机器人技术、机械电子、智能控制系统等学科理论知识,可从事机器人本体的研发设计、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开发、机器人智能控制等工作。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的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本专业充分依托浙江省“沈昌祥院士工作站”,由学校、政府、企业三方共建,行业专家深度参与本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积极探索“科教协同”、“产学合作”的育人模式。

  除了以上新增专业,学校还有众多优秀专业供大家选择报考。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流管理5个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汽车服务工程、交通工程、应用统计学、会计学等10个专业是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同时,学校瞄准国际工程师培养标准,通过专业认证促进人才培养的国际实质等效,从2015年土木工程专业第一个通过国际专业认证以来,目前已有11个专业通过了认证。

  此外,学校还有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教育部CDIO试点专业、省级优势特色专业等等,学校被认定为“浙江省课堂教学创新校”。在专业设置上,学校紧密对应区域产业结构,应用型专业达到90%以上。

校园生活

  在宁工,鹭林河上白鹭栖息于此,十三座特色的桥梁横卧,一年四季看各种风景。学校的校园环境美、吃住条件优、运动设施棒、社团活动多,学习氛围好。

志愿填报建议

  关于志愿填报,给考生和家长以下四条建议:

  第一,了解专业、学科、学校。

  认真阅读招生章程,掌握录取规则和注意事项,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全方位了解报考信息。

  第二,充分认识自我,合理规划。

  推荐考生报考自己感兴趣的、契合理想的、有助于未来发展的专业。

  第三,掌握政策,运用好大数据。

  考生可以按照专业、学校等维度,从高到低排列分数、位次号等信息,最大可能提供专业优选余地。

  第四,合理决策,避免误区。

  坚持“冲、稳、保”原则,建议考生把最想报考的“专业+院校”组合放在最前面,依次类推完成填报。

招生咨询途径

  招生网:http:// zs.nbut. edu.cn/

  咨询电话:0574-87616666

  招生QQ群:161483233;161835974

  电子信箱:zsjy@nbut.edu.cn

  学校地址: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201号

  邮编:315211

△长按扫码关注“学在宁工”微信

或进入宁工程招办小程序

金秋九月,我们在宁波工程学院等你

(责任编辑 余新花 赵洪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