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垦荒精神薪火传 浙江外国语学院实践队赴大陈岛宣讲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并展开生动实践
2022-07-28 14:53: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金丹)为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近日,浙江外国语学院“话两岸乡音”暑期社会实践队赴台州大陈岛,在党群服务中心、垦荒纪念碑等地开展了浙江省党代会精神宣讲及研学活动,将“两个先行”的最新指示落入基层。

  实践队与当地帆板队的中小学生一起来到大陈党群服务中心,共同体验了刺绣。“同学们知道大陈特色刺绣吗?这是台州刺绣的重要一支。”“大陈特色的渔民帽,敦实的材料,兼具了防晒防风的设计,可以说是当代时尚单品了!”实践队地讲解不仅生动而且十分有趣,大家还将大陈岛特色文旅产品用手绘、针刺的方式一点一点呈现出来。参加此次的活动的孩子们说,自己虽在大陈训练多年,但从未像今日这般如此近距离的体验大陈岛的老底子文化。

  结合刺绣和渔民帽的制作,实践团队指导老师,商学院、创业学院金丹还给大陈帆板队的孩子们以及乡民带来了一场生动地宣讲。她说,只有文化“老底子”变身文创新势力,才能助力大陈成为文化润富高地。大陈岛丰厚的文旅资源正是其优势所在,需守护历史文脉,传承文化基因,在“两个先行”中彰显文化力量。

  据介绍,团队把“5大战略指引、11方面重要遵循”作为重要向导,搜集整合大陈岛红色地理、历史、文化资源,尝试把学深悟透“两个先行”的重要含义与大陈岛“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垦荒精神贯通起来,设计系列研学课程、拓展体验经济、打造大陈旅游品牌,助推共富共享。同时,团队把本次党代会精神作为指路明灯,不懈探索,开拓创新,以期实现对党代会精神的一次生动实践。

  “我今年80多岁了,16岁来到大陈岛。来的时候,大陈岛什么都没有,可是我们一点也不怕吃苦,种庄稼、养猪、养羊、养海鲜……一锄头一锄头地开垦荒岛。”垦荒队员高阿莲老人向同学们讲述了当地人民那些年的垦荒岁月。她提到,正是因为当年有一大批垦荒队员用青春和汗水建设大陈岛,昔日的“海上荒岛”才变成了今天的“东海明珠”。

  随后,队员们跟着高阿莲老人去地里收割农作物。在38度的高温下,重温垦荒劳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参加活动的同学纷纷表示,垦荒劳动让他们深深体会到了当年老一辈垦荒人扎根海岛几十年来的不易。

  “垦荒精神就是我们敢为人先的浙江精神!”实践队同学们动情地说,“党代会提出要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咱们大陈岛正是契合了这一特质,有望成为共富路上的海岛典型。”实践队将孩子们带到垦荒碑前,带着对垦荒精神的崇敬,大家举起右手,重新诵起了垦荒誓词。

  “在这里训练四年,我还是第一次采访垦荒队员!”“这次活动让我关注到了以前从没关注过的大陈历史,相信垦荒精神必将薪火相传!”帆板队员朱芊羽在课程环节“建立羁绊的信”中这样写道。

  不仅如此,在实践过程中,活动团队还采访到了台州市椒江区政协委员、摄影家汪江浩,台州市椒江区大陈实验学校校长翁丽芬等心系大陈的“垦荒人”,以及作出重要贡献的大陈乡贤。

  翁老师不仅是人大代表,同时也是全国模范教师,她投身海岛教育事业30多年,和同学们讲起大陈实验学校的变迁时,她的眼底满是对这片土地上孩子们的温柔和爱。她说,不管碰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她都要坚持把学校办下去。

  而摄影家汪江浩,已经用“镜头”凝望大陈岛已快40年了。他曾呼吁发扬新时代新垦荒精神,通过将大陈岛融入全国“红色教育联盟”等措施,站在历史的新高度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

  实践队在乡贤们口中聆听大陈故事,感悟浓厚乡情,并就大陈岛研学课程优化进行了交流与讨论。“一方面,通过宣讲,我认为斗风斩浪、披荆斩棘的垦荒精神并没有过时,也是青年人对标‘两个先行’开展实践必须秉承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我们将进行设计的两岸研学课程和大陈旅游品牌,是积极担当党中央赋予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光荣使命,希望这次实践可以成为一个契机,发挥青年力量,赋能乡村振兴。”实践队员陈欣艳说。

  目前,央视浙江总站已在岛上设立共富观察点,大陈岛已列入台州市三新共富示范区,正在申报创建国家级大陈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瞄准打造中国红色旅游第一岛这一目标。

  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是在我省迈入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新征程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充分体现了新征程上推进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的使命担当。在这一历史机遇下,浙江外国语学院师生团队将奋力扛起“我在窗口写青春”的使命担当,抓住共富要实、立足专业优势,为大陈岛量身打造特色鲜明的共富之路。

(责任编辑 余新花 赵洪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