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院”来是“宁” | 梦启甬江畔 学成白鹭园 宁波大学法学院与你共赴青春之约
2022-06-09 17:53:00

一、学院介绍

  ◆法学是国家特⾊专业和国家综合改⾰试点专业

  ◆法学专业获批国家⾸批⼀流专业建设点

  ◆浙江省唯⼀的法学⼀流学科(A类)

  ◆⾏政管理专业获批⾸批浙江省⼀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政管理专业是宁波⼤学优势特⾊类专业

  ◆浙江省⾼校重点学科——公共管理

  ◆⾸批⾼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

  ◆浙江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法学

  ◆与中国社科院共建“法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中心”

  ◆依托水产学⼀级学科博⼠点培养“渔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生与中国社科院法学所联合招⽣培养博士生

  ◆宁波市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基地


  宁波大学法学院,于2000年5月由原法律系合并社会科学系、德育教育中心组建而成。作为其前⾝的法律系,于1986年在北京大学法律系对口援建下创办,是宁波⼤学最早设立的八个系之⼀。

  法学院现设2个系(法律系、公共管理系)和2个本科专业(法学专业、行政管理专业)。2001年获浙江省第⼀个民、商法学硕士学位点,2007年获法律硕士(JM)和公共管理硕士(MPA)2个专业硕士学位点;2010年与中国社科院法学所联合培养博士生;2011年获法学⼀级学科硕士点;2012年共建渔业经济管理⼆级博士点。理论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商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诉讼法学、刑法学等8个⼆级学科硕士点,设有6个研究所。2018年获公共管理⼀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现设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和教育管理与政策3个⼆级学科硕士点,设有公共管理研究所和地⽅政府治理、城乡治理与社会保障、⼈事人才理论与政策、⼟地资源管理、教育管理与政策等五个研究团队。

两⼤专业特⾊明显,建设成效显著

  1、法学专业

  法学专业先后获国家⼀流专业、国家综合改⾰专业、国家特⾊专业、浙江省“⼗⼆五”和“⼗三五”优势特⾊专业;2019年入选⾸批国家⼀流本科专业建设试点。2020年法学专业排名5星级,全国第53位,前8.69%;2021年法学专业的邱均平本科专业排行跃升到全国前8.38%。法学专业教学团队是浙江省首届⾼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法学专业设两大专业模块,即国内法和涉外法模块,结合宁波区位优势和国家“⼀带⼀路”倡议⼈才需求,努⼒打造商事法律⼈才和涉外法律⼈才培养的专业特⾊。近年来,专业建设成效显著,国际化办学特⾊凸显,已形成本、硕、博多层次⼈才培养体系。


  2、行政管理专业

  行政管理专业为浙江省、宁波市重点建设专业;2019年入选⾸批浙江省⼀流本科专业建设试点;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和建设国家⼀流本科专业。专业和学科排名快速上升,软科排名进⼊前30%行列。本专业立足于浙江省和宁波市走在全国前列的行政管理实践,形成了特⾊鲜明的政府治理、土地行政管理、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模块,与全国⼀流大学公共管理硕士点学科方向相对接、与国家与地方政府的公务员需求相对接。行政管理专业拥有与中国社科院等其他单位合作共建省级平台3个、拥有“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等市级重点平台3个。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学术领军人才1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名,建国70年纪念章获得者1名,获浙江省151人才⼯程培养⼈员及其他省级人才8名。本专业已形成“厚基础、分模块、重创新、强实践”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学科平台优势凸显,多学科⽅向实⼒雄厚

  法学学科为浙江省⼀流学科(A类),2021年在中国软科学排名中法学学科位列全国第50名。公共管理学科是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

  学院拥有浙江省⾼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与其它学科共建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东海战略研究院、浙江省新型⾼校智库——中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研究基地;与中国社科院合作共建研究中心——法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中心。2018年至今,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2项(其中重大项目2项,重点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48项。民商法、宪法⾏政法,环境法、国际法、刑法等学科⽅向初具规模,⾼⽔平学术成果不断涌现,如遗传资源知识产权、中国双边投资条约研究等2 项成果⼊选国家社科成果⽂库;2018年⾄今,8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其中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1项,⼆等奖4项,⻘年奖1项,全国检察基础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奖1项,商务部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等奖1项),研究成果转化为国家重大决策咨询、立法、教育部部令、地⽅重要决策咨询、⽴法等。


⼈才结构合理,发展势头强劲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98人,专任教师中教授26名,副教授28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1人。其中国家百千万人才/有突出贡献中⻘年专家1⼈,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教育部“新世纪优秀⼈才⽀持计划”1人,获中央国家机关“五⼀劳动奖章” 1人,获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作者奖章/全国先进⼯作者1人,浙江省专家⼈⽂社科领军人才1人,浙江省“五个⼀批⼈才”人,浙江⼗五周年“⼗⼤法治人物”1人,浙江省新世纪151⼈才⼯程14人、浙江省“⼗⼤中⻘年优秀法学专家”2人,浙江省之江⻘年社科学者3人,浙江省中⻘年学科带头⼈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浙江省教学名师1人,浙江省杰出教师1人,浙江省优秀教师2人,浙江省教坛新秀1人,法治浙江⼗五周年“⼗⼤法治⼈物”1人。


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国际化办学特⾊凸显

  积极开阔学⽣的国际化视野,提⾼学⽣的国际交流能⼒,充分利⽤国(境)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学⽣兼容并包的国际化学术精神,培养具有国际竞争⼒的创新型⼈才,学院已与美国威廉玛丽学院(College of William & Mary)、匹兹堡⼤学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佛蒙特法学院(Vermont Law School)、澳⼤利亚悉尼科技⼤学(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 Australia)、美国西俄勒冈⼤学(Western Oregon University,U.S.A.)、捷克查理⼤学(Charles University, Czech Republic),以及⾹港⼤学法学院等11所⾼校签署法学专业校际合作协议。⽬前,累计有70余名师⽣前往多所合作⼤学进⾏访学或学术交流;现在校留学⽣33名,涵盖法学(国际法方向)本科⽣、法学硕士生和渔业经济管理(与商学院合建)博士生三个层次。


⼈才培养成效显著,形成育人特色品牌

  学⽣⼈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近5年,本硕平均就业率在98.1%,其中公务员考试录取率31.6%;国内外研究⽣录取率占毕业⽣⼈数的25%左右;毕业⽣满意度保持90%以上,⽤⼈单位满意度持续提升。近5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次性通过率约70%;⾏政管理专业本科⽣发表SSCI(Q2区)核⼼期刊论⽂2篇,在清华⼤学公共管理案例⼤赛、浙江省公共管理案例⼤赛等专业赛事中成绩卓越;学⽣课外竞赛成绩优异,学⽣获省属⾼校唯⼀法学类挑战杯全国⼀等奖1项、三等奖1项;浙江省级特等奖2项,⼀等奖5项;获浙江省A类学科竞赛⼀等奖19项,⼆等奖21项等。学院学⼦在第⼗九届“理律杯”全国⾼校模拟法庭竞赛中荣获季军,创造了省内高校参赛以来的最好成绩。近年来,在杰赛普(Jessup)模拟法庭竞赛、国际⼈道法(IHL)模拟法庭竞赛、国际海洋法模拟法庭竞赛等国际性赛事中屡获佳绩。


  以“卓越”计划落实班风学风,以“法律⼤篷车”省级品牌(央视报道)提升学生社会服务意识,以“东铭法科⼤学生创新创业驱动中心”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以三考中⼼品牌提升三考通过率,以挑战杯品牌和研究生导师⼯作室教学模式培养硕士生学术能力。

二、专业介绍

【法学】

  培养目标: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德树⼈,培养德法兼修、德法相彰、法治情商与智商“双商融合”的应⽤型、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法治⼈才。

  主要课程: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学、⺠法、刑法、⾏政法、环境资源法、商法、经济法、合同法、⺠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政诉讼法、国际私法、海商法、国际经济法、侵权责任法等课程。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法学学⼠学位

  专业特色:本专业⼊选⾸批国家⼀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国家特色专业和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浙江省⼗三五优势专业、宁波市品牌专业和宁波⼤学⾸批国际化建设专业,拥有浙江省唯⼀的法学⼀流学科(A类)。法学专业教学团队获浙江省⾸届⾼校教学团队、浙江省⾼校⾼⽔平创新团队。专业设有公法、私法、涉外法等专业模块⽅向,并形成⺠商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国际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四⼤学科⽅向,凝练了⺠营经济与中小企业法治服务、法治政府与地⽅治理、生态文明与海洋法治三⼤特⾊领域。国际化办学特⾊凸显,已形成留学⽣本硕博多层次⼈才培养体系,与美国匹兹堡⼤学、俄亥俄州⽴⼤学、宾州州⽴⼤学,澳⼤利亚悉尼科技⼤学等校法学院建⽴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每年将优先选派该专业学⽣国外学习。开设35门全英⽂课程,与11所国外⾼校开展校际合作(世界排名前50⾼校2所)。


  就业升学:就业率⾼,近5年本硕平均就业率在97.8%,其中公务员考试录取率30%左右;国内外研究⽣录取率占毕业⽣⼈数的28%左右 ;司法考试通过率多年保持70%以上,2021年法考通过率72.41%(全国通过率约15%);毕业⽣满意度保持9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持续提升。

  毕业⼯作去向包括:(1)考取党内、立法机关、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单位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作⼈员;(2)进⼊律师事务所、⼤型公司企业、仲裁机关等从事法务⼯作;(3)考取国内外知名⼤学深造读研。

【法学(英语特⾊班)】

  专业概况:为进⼀步培养具备⼀定英语水平,具有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和涉外法律服务能⼒的法务⼈才,2011年起学院在法学专业基础上开设法学(英语特⾊班),拟改为涉外法治班,强化涉外法治⼈才培养。现有专业教师69⼈,其中教授19⼈、副教授16⼈,拥有博⼠学位54⼈,拥有全英⽂授课的师资和课程;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已开设法理学、刑法、行政法、 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经济法等核心课程和国际法、国际私法、海商法、国际经济法等全英⽂课程共48门。学院已与美国匹兹堡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宾州州立大学,澳⼤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等校法学院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每年优先选派该专业学⽣赴国外学习和交流。

  培养目标:培养德才兼备,具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需政治素质,具有系统的法学专业知识,熟悉国际商事法律,掌握基本国际经贸知识并具有良好外语能力,胜任涉外法律服务,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能力的应⽤性、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的卓越法治⼈才。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法学学⼠学位

  主要课程:国际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融法、国际运输法、国际商事仲裁法、海商法、法理学、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行政诉讼法、商法、知识产权法、公司法、票据法、竞争法、⾦融法、保险法、市场监管法等课程。


  就业升学:毕业去向包括:1.考取党政、司法、⾏政机关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作⼈员。2.进⼊律师事务所、⼤型公司企业从事法务⼯作。3.考取国内外知名⼤学深造读研。⼯作岗位包括:国家⾏政机关、司法机关、涉外法律服务机构、涉外商事机构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中从事涉外法务⼯作,也可以在学校从事法学研究、法学教学⼯作。

【行政管理】

  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宁波、服务浙江、⾯向全国,以“厚基础、分模块、重创新、强实践”为指导思想,致⼒于培养与地⽅政府治理、社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具备过硬政治思想、富有创新能力、理 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高水平治理⼈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政治学原理、公共政策概论、公共经济学、行政组织学、管理定量分析 、土地行政管理、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市政学、电⼦政务、乡村治理、社区治理等。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

  专业特色:行政管理专业为浙江省、宁波市重点建设专业;2019年⼊选浙江省⾸批⼀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和建设国家⼀流本科专业。专业和学科排名快速上升,软科排名进⼊前30%行列,并有公共管理⼀级硕⼠学位点⽀撑。本专业立足于浙江省和宁波市⾛在全国前列的行政管理实践,形成了特⾊鲜明的政府治理、土地行政管理、教育⾏政管理专业模块,与全国⼀流⼤学公共管理硕⼠点学科⽅向相对接、与国家与地方政府的公务员需求相对接。本专业拥有与中国社科院等其他单位合作共建省级平台3个、拥有“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等市级重点平台3个。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29名,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2人,有博⼠学位教师27人,占93.1%。学术领军人才1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名,建国70年纪念章获得者1名;浙江省151人才⼯程培养⼈员3名,浙江省⾼校中⻘年学科带头人3名,浙江省之江⻘年社科学者2名,宁波市领军与拔尖人才第⼀层次2名。国务院《政府⼯作报告》起草成员1人,为⼗七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进⾏讲解1人,中央军委集体学习授课1人。


  就业升学:毕业⽣专业就业相关度、工资水平、创业率和升学率四项指标居全省前列。专业外部评价高,用人单位对我校本专业⼈才培养的总体满意度达94%;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能⼒满意度为100%,本科⽣科研论⽂在国际高级别期刊上发表,充分体现本专业本科⽣培养质量。

  毕业去向包括:1.考取党政系统公务员(地⽅党委⼯作部门、政府各部门、⼯⻘妇部门、⼈⼤政协机关、街道和社区);2.考取事业单位⼯作人员(⾼校及其他事业单位等);3.进⼊企业与银行系统(大型国企、私企、外企和各大商业银⾏) ;4.考取国内知名⼤学研究⽣和出国深造。

想了解我院更多信息?

点击宁波大学法学院官网

http://fxy.nbu.edu.cn/

查看更多

我们在宁波大学法学院等你!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