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暑期征文一等奖秀作品 | 微光社小记者凌睿: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2022-09-26 16:23: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杭州市滨江实验小学501 凌睿

  在中国,有一类神奇的绘画艺术,它有二种创作手法。一种只用“五色之墨”就可以勾勒出仙气飘飘,意境悠远的情境,另一种则用彩色的石头做颜料来作画,且这种颜料千年不朽,这类绘画艺术只画山水。对,你猜对了,它们分别是水墨山水和青绿山水,合并通称为山水画。它是文人士大夫心驰神往的理想家园,是画家寄托家国情思的精神归宿。还记得孩童时期的一首著名的诗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就是南宗山水画之祖王维的著名题画诗《画》。他创水墨渲染破墨山水技法,被大诗人苏轼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山水画发源于魏晋南北朝时代,存世最早的山水画当数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在这之前山水画主要以人物画的背景出现,顾恺之的《洛神赋》 “人大于山 、水不容泛”便是这一时期山水画的主要特征。隋唐时期有了较为快速的发展,而唐代是中国山水画的全面发展时期,并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分野,形成了以王维为代表的南宗水墨山水,以及李思训、李昭道为代表的青绿山水。

  唐代后的宋朝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巅峰时期,著名的《千里江山图》、《早春图》、《溪山行旅图》等都诞生在这个时代,而与宋朝崇尚理法不同,元代山水画尚意,画家群体多为文人士大夫,绘画上追求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大家熟悉的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便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到了明清时期,更出了我们熟悉的才子唐伯虎,他也是深深影响后人的山水画坛巨匠。

  山水画是以形写意的,和诗词有机地结合,以绘画作品鲜明的表现心境、家国情怀和生活情趣。许多大诗人同时也都是著名的山水画名家,如王维、杜甫、唐寅、顾恺之……

  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作是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它就是用石头来画画的。说到这里,你一定感觉到自己的耳朵出问题了吧?不过,你没有听错,《千里江山图》的作者王希孟就是用石头做成颜料来画画的:比如用孔雀石来制作绿色颜料,用蓝铜矿来制作青色颜料,用白砗磲来制作白色颜料,还有青金石,朱砂等等,总而言之,把那些石头磨成粉末再加工后制作颜料画画,可别小看了这看似简单的研磨过程,每一种颜色的提炼都是要耗费画家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也就是《千里江山图》的颜色能千年不朽,如今,当我们走进故宫再次领略这幅画作时,内心仍然会发出一阵阵感叹! 

  水墨山水画的“中国山水画第一神品”,则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大名鼎鼎的《富春山居图》了。此画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画面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享有“画中之兰亭”的美誉。

  现代,中国的山水画吸引了大量青少年去学习,我就是其中的一个。怀着满肚子的好奇,我在学校参加了山水画社团,在那里我开始了一个新的世界,那是山水画的世界。我不仅知道了山水画的由来,还知道了山水画对画笔和画纸的要求也是很苛刻的,比如画山水和画树木最好用狼毫,兔毫就画不出效果,山石的着笔需要进行大面积渲染等等,而用的纸张也很讲究,最好用半生半熟宣纸。和书法一样,山水画同样注重用笔,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学到了用笔的“提按顿挫”,学会了山水画的石分三面、树分四枝等理法……,

  山水画的魅力绝不仅仅表现在“笔墨”层面,与西方绘画追求的再现不同,山水画更加注重意境,意境之前先立意,每次创作的时候,还要讲究留白。一棵树上,树枝要有浓有密,一片山峰,山峦要有远有近,让人见到后意存悠远,浮想联翩。我也更喜欢画山水画了。每当静下心来,柔软的笔触在画纸上滑过时,我总能感到恬静、自然,我总能感受到自己就在茫茫山水之间。

  是啊,山水画不像油画那样,追求抢眼和夺目,也不像素描那样追求严谨和真实,它是一种感觉,它是一种意境。它有留白,带给人给多想象的空间.令人回味无穷。这不正是中国人一直传承下来的“大道至简”吗?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