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从“菜鸟”教师到名班主任 杨春林用20年只做了一件事
2016-05-25 10:27: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班主任和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杨春林

  人物名片

  杨春林,杭州市教坛新秀,杭州市优秀教师, 杭州市语文青年研究会理事,语文教学大赛全国一等奖获得者。杭州市优秀班主任、全国百佳班主任、全国班集体建设先进个人,《班主任》和《新班主任》封面人物,杭州市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浙江省2015年度教育人物,蒲公英教育智库星教师。著有《变出品牌班级》等。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实习生 陆青青)“教书与育人,是教师的两大职责。影响孩子,唤醒孩子,激发孩子,是教师的神圣使命。”这是2015年浙江教育年度新闻人物杨春林的感言。

  说起杨春林,杭城教育圈里老师应该都蛮熟的,去年一篇《写给高一新生朋友的肺腑之言》红遍网络,刷爆朋友圈。他是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班主任和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2013年8月,他与其他两位老师共同创建了“浙江班主任”这个网络研修团队。

  “初踏入教育行业,我就立志一辈子做班主任。如今工作近20年,几乎每天都在琢磨如何做好班主任。”杨春林感慨地说。

  很多人都说杨春林是个非常风趣的老师,他自己也说,“我是个有故事的老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故事。

  志愿意外降档 “光荣”地进了师范院校

  杨春林出身农村,从小家境贫寒,高考填报志愿时候,他没有选择师范类专业,而是选择了在他看来能挣钱、能发财的行业,比如工商管理、国际贸易、金融财会,诸如此类。造化弄人,尽管他以全班第一的成绩考上大学,但最终因志愿不慎降了档,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他,“光荣”地进了师范院校。

  面对弄人天意,有的人选择抱怨,自怨自艾。但在杨春林看来,能进自己喜欢的行业,谋得高薪职业,自然是好的。不过,就算不是最喜欢的专业依然能进大学继续深造,也不错。最终,他选择了师范院校,并暗下决心“干一行爱一行”,做一名让学生幸福的好老师、好班主任。

  工作之初,杨春林立志要一辈子当班主任。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对教学生涯的一份承诺,一个简单的愿望。但是,这对最初登讲台的他来说,并不容易。

  在杭州市长河高中当班主任的第一年,杨春林接手了一个高二班级,虽然这个班的学生个性极强,教育难度不小,但他欣然接受,坚信自己能行。

  高二一年在你进我退、此消彼长的“师生斗争”中匆匆而过,高三新学期开始前,杨老师做了精心准备,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制订了周密的计划,准备做最后冲刺。然而,命运又和他开了个玩笑。开学之初,他的脚步停在了离会议室几步之遥的楼梯上——他的班主任职务已被罢免!

  经过这次打击,杨春林冷静下来,开始仔细检讨自己的工作。他发现,他身上存在两个问题。其一,由于来自农村,普通话不标准,在表达自如的城市学生面前,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几分不自信;其二,读书时代的自己,也是个调皮的孩子,没少被老师处罚,因此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多了一份宽容,以开放的方式与学生相处。前者的自卑,让他行事底气不足;后者的所谓“开放”,使学生行事无所忌惮。这样的自卑与开放交织,使班级缺少宁静与深刻,更多的是嘈杂和肤浅。

  罢免事件之后,杨春林更加坚定了要当班主任的决心,他暗暗告诫自己:要为尊严而战,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在失败中反复磨砺 寻找教育的平衡点

  2002年,杨春林所教的班级语文成绩非常好,学校决定让他继续带高三并当班主任。新接的高三某班,是一个“传奇”班级,班里个个不是省油的灯。班级共42人,“名人”不少。也正因为学生不好管,班主任才频繁更换。

  之前被罢免的阴影还未完全消除,又接到这么一个“烫手山芋”,这可如何是好?杨春林并没得过且过,而是打起了十二分精神,一改之前“开放”的教学风格,狠抓常规。

  每天朝六晚十,全程跟班,坚决执行“盯、关、跟”的政策,绝不放过任何风吹草动,一有异常马上批评、教育、整改。为了解决自修课吵闹问题,杨春林还特意把班级一分为二,单人单桌分开管理。另一个自修教室在另一幢楼的三楼,每次来回要走上下十几层楼,但他一点也不感觉累,精神饱满,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虽然和其他平行班相比,仍差距较远,但他依然坚持着,相信付出总有回报。

  尽管如此默默付出,但他却没有获得学生的肯定,在学校的一次评教活动中,他只获得了照顾性的五张优秀票。面对这样的结果,他相当迷茫,“我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是当班主任的料?”杨春林说。

  就在此时,一位同学的提醒让他猛地一惊,“老师,你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对大家进行思想教育,有些事不妨放在一起讲,如此频繁洗脑,我们会变麻木,会厌倦,自然也就不会重视那些‘废话’了。”就是这样一句话,让杨春林真正意识到,是他自己走得太快太急,满脑子只有要彻底改造学生的想法,却完全忽视了学生的特征和需求。

  在这之后,杨春林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宽与严的摇摆中,寻找教育的平衡点。他深知,这个年纪的学生性格叛逆。面对爱染头发的女同学,他没有强硬的要求改变发型,而是从女同学皮肤白这个特点入手,肯定她的优点,让其自愿做出改变,而不是像从前一样一味只看到学生的缺点。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19-07-06 16:11
北京考试报 2019-01-22 09:40
SRC-1991952092 2018-06-05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