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下城区2019德育创新与实践论坛:以“新集体教育”为抓手 打造新时代区域德育样板
2019-10-28 23:29: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徐雁菁)10月28日,由下城区委宣传部和下城区教育局共同主办的2019德育创新与实践暨杭州·下城“集体主义教育”传承与发展论坛在杭州观成实验学校举行。

  来自海内外的600余名校长、教师,以及国内外教育专家围绕“新时代·开启德育新征程”和“新视野·构建德育新格局”两个议题进行深入学习和探讨,对新时代的德育创新与实践思路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

  活动现场,与会领导、嘉宾还为20所第二批“新集体教育”项目学校授牌。

  每个教师都在自编、自导、自演教育故事片

  开幕式结束后,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长朱永新带来了主旨报告,聚焦《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与新德育》这一主题,与参会教师们进行了交流。

  朱永新认为,学校是所有美好的聚集地,应该帮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好的教育是扬长,是告诉孩子们在哪些方面可以更强大。”他说,下城区实施的“新集体教育”就是为了让孩子们未来在社会上找到立足之地。

  朱永新一直倡导新教育,并发起了一个民间教育改革行动——新教育实验。新教育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十大行动为途径,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好教育要有好理念。朱永新表示,在新教育当中,课程是最好的撬动教育的杠杆。

  好课程就是好学校,而好课程的呈现,主要就是靠好教师。“所以我常说,教育的根本问题就是教师的成长问题 ,提升教师的认同感对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站在讲台前,那他永远做不好老师。”

  朱永新将一个教师的一生比喻为一部戏,每位老师都在拍摄自己的生命故事片。“每个教师都是编剧、导演和演员,他们都在努力呈现一部好的生命故事片。”

  在朱永新看来,每个教师都要为自己的生命故事找一个原型,比如,你想像谁一样做老师,然后为此努力。

  想要真正帮助教师提升自我,首先教师自己要认识和理解教师这份职业的意义与价值,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成长。一提到教师成长,必定离不开专业发展,对此朱永新认为,教师内在的东西能不能被激发出来这关系到教师能力能否提升,“找到做教师的快乐,体验到自己的成长,这对每个教师都很重要。”

  报告现场,朱永新还提出一个观点:教师不是蜡烛,不是园丁,也不是春蚕,而是一个需要不断成长的人。“我认为,教师一定是在点亮孩子的同时,也能照亮自己,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定是互相成就和影响的。”

  好教育还应该有阅读的滋养。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做最好真正的教育。“如果阅读和教育是两个圆,那二者的重合度会达到80%。阅读问题解决好了,教育的重要问题就解决了。”朱永新说。

  在他看来,阅读是最好的德育实施路径。一般善于阅读的孩子,对自身和他人都有一定的思考,而这种思考是发自内心的、真正的。朱永新现场还推荐了《夏洛的网》《悲惨世界》等名著名篇,希望孩子们能过广泛阅读。

  此外,朱永新还提到,未来教育中,一定是“能者为师”。在各方面有特长的人,都能成为教师,各个学校会成为一个个学习中心,孩子们的个性化学习可以在学习中心开展。“学校与其让老师们累死累活地开展拓展课,不如让孩子们到真正的个性化学习场所,接受真正的艺术特长学习。”朱永新说。

  以“新集体教育”为抓手推进德育创新实施

  2019年5月份,下城区发布了新时期“集体教育”德育品牌,简称“新集体教育”。下城区围绕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为教育谋幸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区域德育创新品牌建设为支点,以新时代集体主义教育传承与创新为抓手,以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为突破口,以具身德育为先行路径,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课程体系和育人模式,带动下城教育整体充分而均衡发展。

  对于实施“新集体教育”的原因,下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黄伟说,从国家到地方政府,再到教育系统,都十分重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但集体意识缺失仍是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

  他认为,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要“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因此,实施“新集体教育”,探寻实现集体与个体之间价值平衡的路径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命题。

  在论坛现场,黄伟表示,下城区将秉持愿景归合、集体共治和多元协商三原则,以弘扬和培育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依托基础性课程、地方课程、学校实践活动课程三级课程体系实施,以构建传统班集体加动态集体群落作为载体,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集体主义共育模式,致力于培养有理想、能奋斗,有道德、能服务,有本领、能创新,有担当、能合作的下城新时代好学子。

  芬兰的教育质量举世闻名,世界各国都在学习。近年来,芬兰与中国都经历着新一轮课程改革。2019年,下城区教育局扩展教育局双向合作领域,与芬兰赫尔辛基乌西玛大区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

  本次论坛,芬兰奥卢市教育与文化局高级顾问艾雅·若霍玛基(Eija Ruohomäki)、奥卢市综合学校校长安妮·库普拉(Anne Kumpula)、奥卢市国际学校校长莱娅·佩特顿 (Raija Perttunen)联合分享合作教学在芬兰的实施情况,展示了师生对学校集体文化认同、团队意识建设、合作精神培养等方面的培养实践。

  芬兰的合作教学,充分体现了团队的合作与创新,展示了对集体的包容、对个体的尊重,对团队的强调和对集体意识的培养,与下城践行新时期集体教育的传承与创新,可谓不谋而合。Eija Ruohomäki女士还对下城区在教育改革中的创新举措表达了极大肯定,她表示,奥卢市非常愿意与下城区一起解析当今教育所面临的变化与挑战,共同探讨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走向。

  20所第二批“新集体教育”项目学校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微信图片_20201023175111.jpg
现场.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