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学霸寝室!浙财大同宿舍四名女生全部考上名校博士
2020-07-14 08:45: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实习记者 胡语彤 通讯员 赵蕾 洪珂凡)近日,浙江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人工智能学院2017级的七名硕士研究生被国内985等名校录取,升博率达70%,并且以学生一作或导师一作、学生二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9篇,其中SCI/SSCI检索期刊论文19篇(JCR一区13篇,二区2篇,三区4篇),申请发明专利9项。其中住在学校桃李苑9幢224寝室的四个女生:施顺顺、丁捷频、石晨、陈子旋成功考取了国内名校博士研究生。

  在枯燥的生活中寻找乐趣

  “由于我们每个人的具体研究方向并不相同,大多数时间是在各自的实验室学习,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丁捷频这样说,“早上起床一起出发去实验室,晚上回寝室洗漱完差不多就是睡觉时间了。因此我们针对平时研究内容的分享不多,更多的是学习态度和思维逻辑的分享。”互相监督早起,是224寝室的习惯。“大家都在早起去实验室打卡做研究的时候,是不是只有我在睡懒觉,玩手机。”石晨表示以这样的方式对自己和室友都是一种促进的帮助。“各自不同的研究方向也给我们更多层次更广泛的学习和发展的空间”,陈子旋说,“如果在自己的研究中需要用到其他室友研究方向的相关知识,室友会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学习研究一整天之后的四个女生也会在回到寝室之后聊聊与学术无关的轻松话题,互相分享今天遇到的趣事,讨论讨论娱乐八卦。名为“224”的群聊记录了她们点点滴滴的小事,心情不好的时候在群聊里吐露心声,不一会就会收到一条一条安慰和鼓励的回复。“今年由于疫情原因,各个学校博士录取结果普遍推迟,大家没能在录取结果出来之后聚餐”,四人均对此感到遗憾,“不过毕业的时候有外出聚餐,在平时学习期间也会偶尔聚餐放松一下,也给在浙财的硕士研究生生活留下回忆。”

  论文学术成果的曲折之路

  从普通本科到名校博士,她们一致认为SCI论文是关键的敲门砖,一心跟随各自的导师投入论文写作中。“每天保证八小时以上的学习时间,以阅读文献和撰写论文为主。”施顺顺给自己定下这样的目标,“写论文没有捷径,花时间花精力,再加上大量的思考,才能出成果。” 撰写4篇英文论文,其中2篇已发表在SCI/SSCI国际学术期刊上(JCR一区),1篇已被SCI/SSCI国际学术期刊录用(JCR二区),1篇已发表在一般国际期刊上;参与导师的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等学术成果为成功考博铺平道路、奠定基础。石晨提到找导师进行讨论,推进和修改细节、在实验室测试数据、通宵修改论文是常有的事,“在读研期间,跟着我的导师做了很多的研究工作,说实话觉得很辛苦心累,但是我的确也收获了很多,包括但不限于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国家奖学金以及各项荣誉等。这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体验,付出很辛苦,收获很快乐。”

  学校导师助力考博进程

  “在硕士研究生期间,学校和导师给予的支持和帮助也是我们成功考博不可或缺的因素”,对于研究生假期留校制度,丁捷频表示:“人总是有惰性的,在家舒适的环境比较容易懈怠,假期留校制度无疑将假期这段空余的时间填满,在假期更能加快科研进度,获得更深层次的提高。”浙江财经大学张文宇和张帅教授采用基于三趣驱动和四维协同的学硕精细化育人模式对硕士研究生进行指导和培养。“每日汇报、每周研讨、每月学术报告”制度、“996”考勤制度、“菜鸟先飞”抢跑计划等措施,配合“每日水果餐、每月集体生日会、每季度聚餐会、每年度课题组年会”制度,营造紧张、活跃、团结、友爱的团队氛围。四人都赞同道,“学校和导师在很多方面都给予了我们便利舒适的学习条件,并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在考博的道路上是强有力的支持。”

  近年来,浙江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人工智能学院探索了基于“培养学术兴趣、发掘学术乐趣、树立学术志趣”的学术“三趣”育人路径和基于“学科协同、团队协同、本硕协同、跨国协同”的四维协同育人机制,先后实施了“菜鸟先飞”抢跑计划、“本硕连培”雏鹰计划、“优硕升博”珠峰计划等一系列拔尖型学术人才培养举措,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跨学科协同能力和终生学术志向的拔尖型学术人才,名校升博率从2016年的12%大幅提高到2020年70%。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