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探讨初中教育 共享治理经验 “学校治理初中提质”校长论坛暨省教科院附校教育教学改革十周年学术研讨顺利举行
2020-10-31 11:56: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记者 胡语彤)近日,杭州市教育局发布了一份名为“杭州公办初中首批提质强校”的试点名单,共有55所公办初中入围,此事立刻引起家长的广泛关注。不少家长好奇,什么是提质强校?事实上,“提质强校”概念的提出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今年3月份《杭州市公办初中提质强校行动实施方案》中就可以了解,其中提到此举是为了全面提升杭州市公办初中办学水平,办好“家门口的优质学校”。
  为深入研讨“初中提质强校”背景下的学校治理现代化问题、经验与对策,交流初中治理和发展经验,10月30日,由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与浙江省教育学会主办的“学校治理与初中提质”校长论坛于省教科院附属实验学校举行,同时这也是该校教育教学改革十周年学术研讨活动。
  此次校长论坛邀请了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局局长徐晖,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朱永祥,浙江省教科院附属实验学校校长唐宇红,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校长李百艳,宁波市海曙外国语学校校长薛瑞芬,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李春玲,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方展画,以及省内各市校长及教研员共同参加针对“学校治理与初中提质”主题的学术研讨。
  “加强初中教育已成共识”
  当孩子跨入12至15岁的年龄段,意味着他们迎来了人生的“第二反抗期”。从心理学角度上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心理与生理都会产生一定的变化。独立意识的出现可能会产生片面性的想法,因此这段时间也被称作“成长危险期”。如何帮助孩子平稳地度过这个时期,初中学校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
  “初中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非常特殊的学段。”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韩平表示,“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象特殊,初中生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二是教育使命特殊,初中是义务教育的最后阶段,学生需要面临第一次‘教育分流’;三是家长的心态特殊,对孩子会有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因而产生过度焦虑的心理。”
  今年,杭州实行“公民同招”新政后,社会对于“办好家门口的优质学校”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加强初中教育,这既是遵循人的成长发展规律的需要,也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学校要为孩子的未来“拟好路,打好基础”。
  韩平在论坛中透露,省教育厅将在近期出台关于加强初中教育的指导意见,其中主要涉及六大措施。一是大力改善初中办学条件;二是整体提高校长及师资队伍的建设;三是推进新时代城乡教育共同体全覆盖;四是深化教育改革,出优质发展;五是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六是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加强初中教育已成为广泛共识。”论坛上,韩平提出关键性话语,并对目前初中教育治理存在的不足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校长论坛的形式能帮助学校之间在理念上达成共识,在行动上共同发展。
  三位校长分享治理实践“干货”
  论坛邀请了三位省内外学校校长分享了各校的实践经验,对如何建设现代化的优质学校提供了多条思路。
  用一个词来概括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的治理方式,那就是“对话”。《论语》中孔子与弟子的对话,“子曰、问曰、对曰”便是师生之间的对话,彰显了启发式教育的魅力。“对话是教育的基本形态,对话的质量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师生的生命质量。教育需要对话,教育管理也同样需要对话。”校长李百艳指出。
  在李校长看来,学校的孩子更敢于与老师对话。某次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学校精心策划了一个活动方案交给学生们一起讨论。“这个不喜欢”“不如一起吃大餐吧”。学校与学生之间存在的观点不一致通过对话的形式来得到协商,最终在多重考量下同意了学生们的建议。
  而这种对话也不仅仅存在于师生之间,李校长表示:“对话强调彼此尊重,是平等主体间用言语方式进行沟通。学校需要建设多元主体参与的对话治理机制,包括学生、教师、家长、专家、自我、社会、自然和政府等多元多层次的对话。”
  浙江省教科院附属实验学校校长唐宇红分享了“借力 共享 激活 发展”基于“信心管理”的探索经验。学校以科研机构加新校的院校合作模式,将培养和发展师生信心作为归旨,开展了十年的教育教学改革。
  不同于民办初中的学生类型分布,省教科院附校的孩子们呈现出一种原生态的分布。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校设有分层式个性化辅导,对前段部分的学生设立“高自主班”,供孩子们自己选择;对于处在70%左右水平的“临界生”们,学校安排学习上的跟踪辅导;给后段部分的学生给予更多帮助。“公办学校对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十分关注。”
  “这里的孩子都有幸福感,归属感,荣誉感的。”省教科院附校的孩子们可以参加一个名为“千颗星”的表彰活动,每个孩子不同层面的出色表现都能得到一颗“星”。“这不仅仅是表彰先进学生,而是挖掘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是希望被赞赏和认可的,这样的想法也可以延伸为老师身上,学校团队建设同样需要鼓励。”全卷入式的教学方式,让老师和学生“一个也不能少”。
  宁波市海曙外国语学校校长薛瑞芬也带来了她的经验总结,关于“微共体”培育合作文化,合作文化引领新校成长的主体报告。微共体是由学生、家长、老师作为主体形成的一个紧密型、相互协作、荣辱与共的团队。跟传统意义上的团队小组不一样,“在课堂内,课堂外,校内,校外,都以微共体为单位开展学习和组织工作。主体成员们长期的学在一起,坐在一起,自然而然地建立起很深的情感关系。”
  微共体覆盖了学校方方面面的活动,班级管理、家校合作、学科教学、教学研讨、教学评价等等。微共体就像是一张网,每一个人都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让每个人不被边缘化。
  此外,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李春玲与浙江大学教授方展画也分享了各自的观点,从治理视角和教育评价改革方案两个方向解读了初中提质强校所面临的困境与突破,以及如何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措施。
  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局局长徐晖表示,江干区教育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质量提升,结构优化的良好态势,迈上了江干区教育建设的新阶段,也为学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省教科院附校也将以此次校长论坛为起点,开拓创新提质强校,努力把学校办成更高质量、更具特色的优质学校,为高水平建设美好教育,打造重要窗口的一流示范样本,为贡献更多的江干教育做出新的贡献。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15-09-08 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