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也谈清华学子的树洞刷屏——新征程新阶段,我们如何做好资助工作
2021-11-15 14:09: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近日,一篇清华学子的匿名自白在网络流传,受到广泛关注,被人民日报客户端、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等百余家新媒体平台转发推送。发帖的作者,作为一名家境困难的清华学子,以朴实的语言,真诚分享了他的受助、自助、助人的经历,字里行间满满向上向善的正能量,直抵人心,感动了无数网友们,引起了读者们的强烈共鸣,正如留言中所说:“身处困境,从井底窥见了天光,并照亮他人,值得敬佩没听到抱怨,只看到坚强!”、“自强不息,中华民族的精神!”。其动人之处,概括起来说有三方面:

  首先,面对现实,在思想上他积极乐观不抱怨。字里行间,读者看不到半点埋怨灰心,相反,充满了乐观与感激。没有钱参加班级第一次活动,他说:“好遗憾,没有和大家大一就一起出去玩。”班级同学对他的友善、爱心人士郭女士的资助、系里老师的支持,这些看似平常的,都被他记在心里。后来他担任班长,积极组织活动、参与活动,弥补遗憾。大四毕业时,花2000元请同学吃了一顿散伙饭,和同学一起哭得稀里哗啦。每年手写感谢信,是他真挚的表达。

  其次,面对困难,在行动上他自立自强不辜负。T35火车的车票、一年1万3的奖助金里,细细规划到每天,成为精打细算的10元伙食费、140元是一整个学期应急的钱,舍不得买的西瓜......他将自己极其有限的费用精细管理到极致,他将清贫的生活规划落实得那么充实、有序、得劲。他的故事里写满了青春的自律、勤劳、自强、坚持、顽强和不放弃不辜负自己的志气,有网友说他将烂牌打成王炸。可以说,他的故事是对我们当下内卷、佛系、躺平现象的一次有力暴击。

  再次,面对选择,在精神上他升华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他大三担任班长、两份兼职,在自己本可以继续申请获得助学金时选择主动放弃,将机会留给更需要的人;进入研一,自己经济上刚刚有余时,便每个学期拿出3200元资助4个孩子,并且每学期回家都会去看他们,给4个小家伙开一天的会,让他们知道外面的样子。“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愿意为他人撑把伞”。用网友们的话来说,“他这种精神就是自强奋斗、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这种懂得感恩、向上向善、心中装着他人的精神和情怀也正是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在平凡青年身上的具体体现。

  从这位清华学子自白的故事里,也引发了我们对资助工作如何做得更好的更深层次思考和启示。

  一方面,经过70 多年的发展和探索,我国学生资助制度不断健全,制定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费减免、补偿代偿、勤工助学和绿色通道等成熟的学生资助体系(这位清华学子接收的奖助金正是我国学生资助体系的其中一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共资助学生超过6.2亿人次,资助累计金额突破1万亿元,成为一项重大的民生支出,兑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在推动我国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大国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有学龄子女贫困家庭快速脱贫、稳定脱贫、高质量脱贫,在扶贫脱贫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70多年来,学生资助取得了显著成就,谱写出一曲保民生、暖民心、促发展的民生乐章,彰显了我国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这是我们资助工作者无比欣慰和骄傲的事。

  另一方面,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资助工作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举措,在学校人才培养、推进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使命更加光荣,责任更加重大,内涵更加丰富。从清华学生的自白中,不禁引发作为资助工作者的我更深层问题的思考,这就是:在新的发展阶段,资助工作应该怎样如何做得更好:

  一、资助工作要更加绵绵用爱,聚焦在发展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立德树人,培育德育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接班人,担负时代重任的时代新人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也理应成为资助的价值旨归。新的发展阶段,资助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导向,围绕“了解学生发展现状、关注学生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主线,有智慧地创设丰富的资助育人情景、搭建个性化的成长平台与项目,充分调动学生发展内驱力,在物质上、道德上、能力上、精神上、心理上、文化上等各方面给予支持,努力将受助学生努力培养成政治坚定、励志成才、感恩奉献、勇担使命的时代新人。

  二、资助工作要更加久久用功,坚持系统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资助工作也是如此,绝不能有等一等、歇一歇的思想。作为一项复杂的教育系统工程,推进资助育人高质量发展,尤其要注重运用系统思维,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推进、精细管理。一是要将资助体系从经济型向发展型成才型育人升级,进一步完善与新发展阶段相匹配的资助政策体系、制度体系、管理体系,规范标准、严格落实,确保资助公平公正。二是要注重协同育人,调动广大师生积极性,健全教师、部门、学生、政府、企业协同育人机制,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让受助学生接收到来自老师、同学、校友、社会爱心人士、企业的资助与善心,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全员资助育人格局。三是要拓展资助育人空间、场域、载体,与专业教学、科研创新、学生工作各条块、校园文化活动有机融合。四是要注重资助全过程闭环推进落实,构建完善起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机融合的发展性资助长效机制,形成励志、感恩、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正如清华学子所言,“我遇到了这么多优秀的同学、老师……我接受了这一切,那么我就该做出相应报,去匹配我的德行,去资助像我一样的孩子。希望未来有一天,我的能力能像清华的校友一样,能成立基金会,去真正做一些实事”。

  三、资助工作要更加细细用力,落实在精准上。资助工作要讲精准,也贵在精准。受助学生在发展中既有共性的难题,也有个性的烦恼。好的教育尊重人的个性,激发人的潜能。首先,资助工作要深入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走访和动态调查,要深入具体资助工作一线人员当中开展深入访谈和调研,深入走进受助学生家庭,了解家庭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及时全面分析把握学生的实际困境和个性发展需求。其次,进入新时代还要积极搭建智慧资助系统,通过数据共享与集成,科学构建经济预警机制,及时将最急需帮助的受助学生识别出来,立即启动资助,如悄悄地在他们饭卡里进行直接生活补助。最后,针对受助学生个体特点与个性发展需求,学校要运用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平台机会,做到长善救失、因人施策,个性帮扶,精准为其全面发展赋能指路。比如给予设置奖助学金、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生活补贴等物质帮扶项目;或给予勤工助学、课外科技团队指导、专业技能培训、素质拓展、社会实践项目等能力提升项目;或给予心理疏导、人文关怀、励志讲座等引导,或给予自助成长、志愿奉献的平台等。总之,要将目标精准、对象精准、内容精准、方式精准、效能精准的精准工作理念与策略有机渗透到资助的每个细节中,才能做到雪中送炭,应助尽助,真正回应关照学生的真正需求,真正助力学生发展,真正将资助做到学生心里去。

  四、资助工作要更加深深用情,力求在育人上。教育舒展人的生命,润泽人的精神。清华学子在困境里的积极作为,在艰难中坚韧拼搏,平凡中的奉献担当,是可贵的志气和品质。所谓“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资助工作尤其要注重“志”的培育和弘扬。一是坚持思想引领,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引导受助学生志存高远,振奋精神,引导受助学生理性对待困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激发其内生动力,从“我需要帮扶”到“我要发展”。二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诚实守信、感恩与奋斗、服务与奉献精神教育、劳动教育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资助全过程。三是挖掘资助育人典型、讲好资助育人故事。清华学子的励志故事,就是资助工作中极好的典型,要广泛深入地宣传,积极创新各类资助文化活动载体,广泛宣传资助育人中的好人好故事,彰显学生资助的“精神激励”价值。四是要注重对受助学生给予心理支持、人文关怀和心灵启迪。要落实为每个受助学生的深入谈心谈话、鼓励受助学生将个人积极融入到社会关系之中,引导受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在个体发展过程中能动地、自主地进行自我建构、自我改进。在工作中坚持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相结合,注重资助的方式方法,保护好受助学生隐私。

本文系中国计量大学学生处副处长黄燕 

(责任编辑 吴文建 陈显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