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浙江1月选考科目命题思路
2022-01-09 19:08: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思想政治(思想政治学科组)

  思想政治选考试卷总体上延续了近年来的一贯风格,与近几年试卷基本保持一致。学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一核”“四层”“四翼”中国高考评价总要求,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考查目的,恪守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和命题原则,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同时关注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培育和引导。

  一、聚焦必备知识,突出基础性

  聚焦“必备知识”,强调知识的基础性和内容的主干性。试题以问题情境为载体,加强了对六个模块中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思想方法的理解及应用的考查,避免偏题怪题和繁难试题。比如,《经济生活》模块考查了商品的基本属性、价格变动的影响、社会再生产的环节及关系、国有企业的作用、企业的经营、财政政策及作用、政府宏观调控、新发展理念、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等基础知识;《政治生活》模块考查了民主选举、基层民主自治、政府、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政党制度、国际关系等基础知识;《文化生活》模块考查了文化对人影响及其特点、文化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文化自信及理想信念教育等基础知识;《生活与哲学》模块考查了世界的本原问题、意识的作用、规律、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生价值等基础知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模块考查了英法两国政体、美国的利益集团、联合国等基础知识;《生活中法律常识》考查了人身权、民事责任、知识产权、合同订立、父母与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举证原则等基础知识。

   二、强化关键能力,注重综合性

  思想政治学科一般能力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语言文字表达等能力,关键能力包括辨识与判断、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探究与建构、反思与评价等能力。试题表现形式多样,有文字、图表和漫画等。试题注重把学科任务、学科内容和评价情境有机结合起来,以考查学科的关键能力。部分试题素材选择整体、完整,考生需要从学科多个知识内容进行融会汇贯通才能作答,以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考查。例如,38题第(1)问围绕“扩大燃煤发电市场价格浮动范围的改革”谈认识,属于“认识”类型试题,与以往选考题相比,设问角度有创新之处,对考生“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论证”等关键能力的考核要求更高了。同时,试卷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着力检测考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例如,38题第(2)问,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教材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让考生体会到教材知识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智慧。

  三、凝练学科素养,注重思想性

  思想政治学科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试题在选材上始终紧扣鲜活的时事政治,多角度反映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关注当前国内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重大主题,突出建党100周年,丰润爱国主义、家国情怀、科学人文精神等元素,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例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科书,同时也是试题情境的重要来源。如第39题,该题以“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草案形成过程中征求民主党派等意见作为背景,引导考生综合运用我国政党制度的知识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基本道理,增强学生对我国政党制度内容及优势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历史(历史学科组)

  历史学科选考试卷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努力推进素质教育,确保教育公平,在保持试卷总体平稳的基础上,贯彻“科学考查,稳中有进”的思路,整卷设计力求体现原创性、科学性、公平性和政治性。试卷重体现高考选拔功能,考查高中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又以生为本,卷面图文并茂、文字优美简练、设问层层递进,让学生习有所得、考有所获,感受历史的魅力。

  一、立德为本,价值引领

  试卷充分挖掘历史学科中的爱国主义、家国情怀、科学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学生汲取历史智慧,肩负民族复兴的责任感、使命感;拓展学生博古通今、学贯中西的历史眼光,以国际视野引导树立文明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选择题的材料选择,充分体现立德树人要求。如梳理儒家文化经典传承脉络的第2题;契合当前宋韵文化热点、树立民族自豪感的第6题;领悟中国人治国理政智慧的第4、5、7题;揭示浦东开发开放重大意义的第15题;彰显人类勤勉和力量的第17题;激发浙江人自豪感的浙产超导量子芯片首发的第24题等。非选择题注重整体设计,主题鲜明,知识点布局融会贯通,点线面密切结合,力求体现考查的综合性、立体化。如批判资本主义罪恶发展史的第27题、弘扬改革主旋律的第28题等。其中,第28题,以习总书记指出的“改革关乎国运”为主线串连主干知识:商鞅变法富国强兵,横扫六国的秦军穿越历史烟云,走出历史典籍,在秦始皇兵马俑军阵中得以鲜活再现;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币制改革掠夺百姓导致经济崩溃,共产党土地改革赢得民心从而建立新中国,对比鲜明,彰显民心向背,民为邦本;引用习总书记讲话,考察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重大举措的认知,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以史为鉴、以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治国理政新理论。

  二、教材为基,中心开花

  试卷继承浙江卷的一贯风格,坚持以教材为本的命题导向,从中学历史教学实际出发,不考繁难偏旧,着重考查主干知识和核心理念,力求必修、选修知识点全覆盖。在试卷难度、模块分布、题型结构等方面保持稳定,精心设计,巧妙营造历史情境,做到历史教学成效考查与高考选拔功能的兼顾。

  部分试题素材基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使学生感觉试题既熟悉,又有趣,激发考试热情。如有第3题司南、第8题黄宗羲论君臣关系、第14题万隆会议“求同存异”原则、第16题梭伦改革意义、第22题敦刻尔克撤退等。

  试卷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保持一贯风格,梯度鲜明。第一题用了一段白话文,力求学生在没有阅读障碍的情况下进入营造的“周王朝的统治模式”的情境,既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考试状态,又让学生有内容的亲切感和材料的新鲜感;其他选择题选项设问指向都很明确,答案落在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上;第4、5、9、11、12、13、15、17、21、22、24等题素材鲜活,形式多样,有示意图、漫画、数轴、时政新闻等,文字优美、卷面美观。非选择题难度提升,但每题都有“根据材料概括”的提示,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然后通过结合所学,多层设问,立体考查,力求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既能顺利上手,获得基本分数,又需要充分调动主干知识来迎接难度挑战,体现区分度。

  三、素养为要,能力提升

  试卷注重人才选拔标准,着重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选择题凸显历史的博通感的有:第2题“五经”生成与传播脉络的纵向贯通性;第6题宋代经济文化的横向综合性;第7题明晰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的历史演进;贯通必修与选修模块的第9题和第17题;典型素材与科学研究前沿进展完美结合的第24题;考察时空观念的第13题和第22、23题;体现历史解释重要性的第6、11、12、15、21、22、24题等。第25题通过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抗战期间治史重点的转变,揭示历史学习研究求真求实、经世致用的目的。

  非选择题围绕“文化的转型”“资本主义罪恶发展史”“与时俱进的改革”“西方法制演进”主题,立体设计,多维度考查,提升学生理解、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29题,一是线索清晰,以“西方法制演进”为主题,贯通古今,将罗马法、拿破仑民法典、德意志1871宪法串连起来,意在立足国情,探究西方法制文明的演进规律,借鉴精华;二是注重建构,如概述斯多亚学派对罗马法的贡献;概括拿破仑民法典与启蒙原则的关系;三是注重历史阐释,结合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对 “帝国宪制”“极为‘粗拙’”的观点进行历史解释。最后要求学生概括西方法制演进规律,考查学生论从史出的综合分析能力,力求培养学生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体现中学历史教学的终极目标。

   地理(地理学科组)

  本次命题遵循“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评价理念,依据《地理课程标准》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指导意见》,紧紧围绕《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说明》,考查内容涵盖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与必备知识。在试题命制中,从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中抽取蕴含必备知识的实际问题,精心创设试题情境,进而设计问题、编制答案。试卷延续近两年的命题风格,内容分布和题型结构保持稳定,难度适中,较好彰显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

  一、立德树人,立意独特,树立和谐人地观念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实现立德树人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地理学科培养人才的基本价值观念。因此,在试题情境创设与素材选取中,其新颖性与时代性的体现需要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辽阔疆域与大好河山等紧密结合。试卷中的农业地膜覆盖、生态服务价值、湿地开发利用、调水工程水源区保护和生态移民、国际碳关税和清洁能源开发、能源市场结构变化等试题,注重引导考生认识人地协调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形成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态度。针对人地协调观的考查,层层深入,从知识描述到现象分析,最后上升到评价与决策。例如第26题,聚焦我国南水北调、引汉济渭等工程,在推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破解相关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发展瓶颈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其对资源调出区的生态环境影响也需要高度重视。本题围绕水资源调入区和调出区两个不同区域主体的发展要求、可能产生的冲突矛盾以及相关保障措施等角度,依次设计了三个问题,环环相扣,依次递进,形成一个完整的人地关系相关知识考查体系。

  二、选材广泛、贴近生活,彰显人文关怀

  试题选材广泛,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亲切生动。从农业生产中地膜覆盖到巴西大豆生产;从湿地开发利用到大庆储气库建设;从高铁新城空间结构到蔚山大邱工业布局;从洛杉矶缺水调水到我国调水水源区生产生活;从人口普查数据变化到水库移民后靠安置;从太阳方位到我国牧区雪灾的影响等。素材选取生动有趣,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看似普通,却蕴含丰富地理内涵的事物和现象,注重考查学生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例如第27题,以内蒙古草原冬春季雪灾为情境,考查雪灾形成的自然原因以及对当地畜牧业的主要影响,充分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提高师生防灾减灾的意识,彰显人文关怀。既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回归教材、重视原理,注重地理综合思维

  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学情,整卷难易结合,布局合理,区分度良好,力求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适应整张试卷。部分材料取自课本,重视基础知识和地理原理应用。例如北美陆地自然带分布、近地面风向及气旋、地球公转示意等素材皆来自于课本并进行整合。试卷注重学生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学习与掌握,如风化作用、自然带分布、季风洋流、大气运动原理、全球不同日期范围之比、遥感技术概念分类、散射作用实例等,考核注重“理解”,强调“应用”,考查考生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试卷更注重考查考生综合地理思维能力,例如第29题,以“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工程”这一真实情境,结合“气象气候、人地关系、产业布局和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围绕东北地区气温特点,分析对天然气管道安全运行的影响,利用油气藏建设储油库的区位选择等问题,体现出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问题情境创设,引导考生学会梳理出地理实践与学习生活探究时的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彰显出地理学科“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考查考生的地理综合思维。

   四、角度新颖、演绎过程,深化地理实践力

  试卷力求考查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注重地理事物的过程分析,考查培养时空综合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如某高铁新城空间结构示意,让学生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和生活经验作答。从真实的地质构造中创设学术情境,综合考查考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可以较好地区分考生地理素养水平。地球运动内容主要考查太阳方位、不同节气地球公转位置、时间日期换算等,考生通过多次理解推导才能解决情境问题,以此体现以知识为基础、能力立意的考查特点。结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获得的我国人口数据及人口变化的趋势性特征,引导考生解读思考,并辩证认知人口变化给区域协调发展提出的新挑战。第28题命题聚焦韩国工业发展,角度新颖。该国工业呈规律性布局,出口导向型经济特征显著,国外实施碳关税将对其出口产生较大影响。在倡导碳中和碳达峰的大背景下,韩国面临的问题对我国也具有重要启示。试题给予考生充分的图文信息,引导他们解读思考,进而学会从自身做起践行环保理念。

  五、图表丰富、区域认知,凸显地理学科特色

  图表是地理学科的重要语言,用地理图表来呈现信息是地理试题的特色所在。试卷试题主要以图文结合方式构建试题情境并自然延伸出问题,启发考生运用学科知识和思想方法进行解答。全卷共19张图表,图表简洁直观,数量有所下降。图表中数量最多的是各类区域图,作为材料信息的基础、载体和背景,进一步彰显了“区域认知”在地理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用示意图揭示发展规律,如高铁新城空间结构示意图,图形简明直观。理想的等压线图考查考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地质构造平面图,帮助考生直观观察并推演地质过程。太阳方位和地球公转轨道图,借助对自然界的观察,融科学知识于日常生活之中,使得抽象的地球运动具体化,既降低知识学习的难度,又达到考查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目的。遥感示意图考查遥感的概念、分类和遥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试题将教材中遥感分类的相关文字以图形的形式进行表达,一方面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积极引导教师课堂教学取材多样化。地貌景观图让考生对形成地貌的外力作用一目了然,并增强视觉美感。统计图反映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如太阳散射辐射日变化图,利用统计方法简明扼要揭示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发展的一般规律,这类地图判读可以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试卷试题图表设计简洁,信息量丰富,以清晰、明了、全方位呈现地理信息为目的,可以有效帮助考生理解题意,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

  试卷总体体现科学性、原创性、公平性。依托地理学科主干知识,将自然和人文地理有机组合,把学科核心素养考查融入到现实情境中,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注时代,增强自豪感和责任感,让考生感知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与育人价值,树立良好的人地观、世界观。

   物理(物理学科组)

  一、有温度呈现试题,使学生“答有所得”

  用学生习惯的语言,以熟悉的方式“友好”地呈现试题内容,学生入题快,有亲切感。有些试题素材取自于教材,如第3题和第15题源于教材的演示实验,第6题和第17、18题实验是对教材内容的改编。

  文字描述简明清晰,在保证科学性和严谨性的同时,遵循学生的思维习惯,不苛求理想化条件的面面俱到,力求减小在题意理解上对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干扰。第20题、第21题均略去了“不计空气阻力”的约束条件,第22题不再对“忽略相对论效应”的限制做交待。

  二、多角度评价素养,使学生“思有所获”

  基于课程标准,考查学生学科素养,对接中学教学。第6题分别用弹簧、细绳连接的小球在空间站中的运动,第7题哑铃物件P、凹形底座Q、电子秤间的相互作用力,第8题“天问一号”发射后进入火星停泊轨道过程,第16题证实物质波存在的电子双缝干涉实验,均需要用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第12题水泵由电动机带动抽水,第13题置于通电螺丝管内圆管的热功率,需要从能量观分析;第7题物件P处于“磁悬浮”要提取平衡的模型,第22题需要建立逸出金属薄板M的光电子在空间分布图景和经过四分之一圆环有界复合场区域的空间模型;第4题U形水桶间歇性翻转,第10题气体—电子放大器空间电场线和等势线的判断,第11题入射光束绕半圆形玻璃砖圆心转动,对科学论证和质疑创新素养的考查提出了要求;第17题、第18题的实验侧重于评价学生的证据和交流素养。

  以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为背景,弘扬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如第8题“天问一号”的发射、第19题第24届冬奥会钢架雪车项目。以生活中的物理为背景,体现生活走向物理,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如第4题公园中U形水桶翻转、第5题学校门口工作人员用轻绳移动石礅、第7题磁性玩具、第12题节水喷灌系统。

   三、有梯度设计问题,使学生“析有所成”

  合理规划知识覆盖,避免猜题线索,阶梯式设计同一题型不同难度的试题和同一试题不同层次的问题,有效区分不同学业成就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解决与自身能力吻合的问题,让学生保持平静的心情应考。选择题、实验题前几题面向大多数学生,随后对中等水平学生提出要求,最后的设问有利于区分高水平的学生。

  综合题均设置了3个小题,从知识的考查要求,试题内容的迷惑性、复杂性和灵活性,到涉及知识点的个数,各小题梯度分明,如第20题第1小题求解特殊值情况下的某点支持力;第2小题求解滑块速度和释放位置的一般函数关系,抽象程度较高;第3小题求解停在指定位置的释放位置的可能值,是滑块多种过程情境下的分类讨论,要求学生对不确定性进行分析论证。第21题和第22题都依据知识和思维综合的思路设置,使不同能力的学生均能体验到得分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能够迈进适合自己发展的高等学校。

   化学(化学学科组)

  2022年1月浙江省化学选考试卷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宗旨,坚持稳中求进的主基调,严格遵循《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考核要求。试卷保持结构、形式、难度预估和知识点分布的稳定,延续了近几年试卷的风格。试题充分考虑考生的实际,重点考查考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既满足高校选拔人才的需要,同时又对高中化学教育教学起到引导作用。

  一、立德树人,价值引领

  坚持立德树人导向,寓教于考。化学试题选材注重家国情怀的教育元素,内容广泛丰富,布局有整体感。试题涉及新能源、新材料、药物等在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和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例如第24题固定CO2的方法、第29题工业生产水煤气等。让考生体验化学作为21世纪自然科学的中心学科的地位,体验我国化学工作者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中的重要贡献。

  二、素养为本,多维考查

  坚持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准确把握素养、情境、问题和知识等4个要素在命题中的定位与相互联系,关注对考生化学学科素养水平的考查。例如,第15题由陌生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推测有机物的性质,考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素养水平;第18题、第26题和第28题分别根据新情境、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等,考查分析推理能力,检测“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和“科学探究与创新精神“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第3题、第11题、第25题和第30题考查化学实验内容,关注考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对化学原理与方法的理解和掌握,重点检测“科学探究与创新精神”“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

  三、题在书外,理在书内

  注重必备知识的考核,试题设计回归教材、回归教学,强化基础。考核的知识范围限定于《化学1》、《化学2》和《化学反应原理》等3个必修模块,以及《有机化学基础》和《实验化学》2个限定选修模块。试题立足于学生的基础,紧扣化学教材,可从教材中找到试题背影,但高于教材。例如,第1题至第16题、第25题,重点考查化学基本概念、化学用语、化学仪器与基本操作、常见无机物和有机物的性质及应用、基本计算等;第18题素材源自《有机化学基础》书内栏目,用热化学数据解读苯分子结构及其稳定性;第20题素材源自《化学反应原理》的作业和栏目,问题设计围绕焓变和熵变展开,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的认知与深度理解。第21题对考生来说是生疏面孔,但“pH计”及其它涉及的原理却是考生耳熟能详的原电池原理。

  生物(生物学科组)

  2022年1月浙江省生物选考试卷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遵循“稳中求进”的基调,落实立德树人,确保试卷有利于高校招生选拔人才的需要,也充分考虑浙江省高中生物学的教学现状。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正确价值观”为着力点,突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考查。

  一、遵照考试说明,坚持稳中求进基调

  生物选考考试的命题严格遵照《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说明》的要求,严格按照考试说明规定的考核要求、考试范围和试卷结构。本次考试试卷的试卷结构、模块分布、能力考查要求、试卷难度等方面保持稳定。内容不超纲,试题表述清晰,知识落点和能力要求不超考试范围。坚持总体平稳,稳中求进的命题设想。试卷整体难度保持相对平稳,有利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良好的区分度,有利于合理达成等级赋分。

   二、落实立德树人,突出学科核心素养考查

  高中生物学课程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基于高中生物学课程的宗旨——提高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试题命制全方位考虑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方面的核心素养。如:以ATP、膜蛋白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为素材,考查学生的物质观和结构功能观;以膝反射递质分解抑制剂的作用、海洋浮游动物的昼夜沉浮规律、感染性蛋白粒子致病机理、峡谷和高山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等为素材,考查学生据于题干信息进行合理推理的科学思维能力;以肺炎双球菌的离体转化实验、神经干电位测量实验为素材,考查学生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质疑、实验设计、结果分析的科学探究能力;以新冠疫情、垃圾分类、秸秆综合利用与“双碳”目标、长江十年禁渔计划等为素材,落实选考对于社会责任学科素养的关注。

  三、强化主干知识,突出必备知识考查

  试卷严格遵照《考试说明》《浙江省教学指导意见》的内容范围和教学要求,在知识要点的取舍中,突出对高中生物学的主干知识的考查,重点考查高中学生在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运用水平,不考查细枝末节的知识,试卷中无偏题怪题。试卷从细胞生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遗传学、生态学、生物工程与技术等六大领域中选取与高中生物学密切相关的内容作为知识落点,试卷延续了历年来对下列重点内容的考查:细胞分裂、光合作用、孟德尔遗传定律、物种形成、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种群、群落、环境问题等。试题语言在注重科学性的同时,又用学生熟悉和容易理解的方式表达题意和解题要求,从而保证试题有较高的内容效度。

  四、强化基本原理,突出生物学思想考查

  试卷十分关注对生物学基本原理的考查,生物学原理是生物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突出对生物学基本原理的考查能有效引导中学生物教学更加重视发展学生的生命观念。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控和感染性蛋白粒子致病机理的考查,有利于更加重视稳态与调节的生物学原理;玉米栽培和玉米秸秆利用的考查,有利于更加重视物质与能量观。

  五、解决真实问题,突出学科能力考查

  试题在注重考核学生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的同时,突出能力导向。多以真实情境作为试题素材,坚持能力立意的基础上考查知识内容,全面考查理解与表达能力、获取与处理信息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考查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去解释生命现象、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如:有红曲霉色素的生产、秸秆综合利用等来自生产实践的情境;有细胞分裂素用于叶菜保鲜、人类遗传病发病风险等来自生活实践的情境;有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昆虫年龄结构、海洋浮游动物昼夜沉浮、细胞周期调控等来自科研实践的情境;有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等来自经典实验的情境;有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沙蝗迁徙等社会热点情境。

  试卷十分突出生物学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试卷中既有对经典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考查,也有对教材学生实验(叶绿体观察实验、DNA模型制作实验)的考查,还有能力要求相对较高的实验题。实验题以神经干电位和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的测量为素材,考查了实验设计能力、科学表达能力和根据材料进行分析、综合的科学思维水平。

  技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学科组)

  信息技术选考试题严格依据《浙江省普通高中选考科目考试说明》的要求,注重学科核心知识和能力考查。整卷结构稳定,难度适中,知识点覆盖范围广,关注社会发展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关联,体现学科素养要求。

  一、立足教材,考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发展能力和形成素养的基础。选择题部分从不同角度、多个层面全面考查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尤其是学科的核心知识。如第3、6、7、8、9题,分别考查字符内码与数值转换、视频压缩比计算、VB表达式计算、算法流程图分析、选择排序算法等知识点。第10题源于教材课后习题,灵活考查程序控制中的逻辑关系。非选择题部分也都立足教材,考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灵活运用,引导教学回归教材。

  二、贴近生活,考查学科能力

  用信息技术分析和处理社会生活中的案例,是本次命题的重要思路之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导问题解决与信息技术关联。如第1题从科技发展的热点事件“天宫课堂”授课活动中考查信息与信息处理的分析能力。第2题从常见生活场景中甄别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体现考生数字化生活的能力。第4题使用Access软件管理办公用品入库数据,反映考生日常数据管理意识和能力。第13题选择我国电力行业发展为背景,考查数据处理能力,融入国家经济发展的宏观视野。问题设计按公式计算的问题分析及应用、图表数据综合分析的顺序,考查观察、分析和实践能力。第14题以“科学防疫”多媒体作品为背景,体现服务社会意识。按作品创作过程分层次设问,考查素材处理、元件与实例、动画编辑和脚本添加等操作,从而反映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作品创作能力。

  三、面向应用,综合考查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试题以解决应用问题的具体思维过程和表现为线索,综合考查计算思维。第11题通过字符串处理实例考查代码阅读与分析能力。第15题以投票评选作品为背景,从局部数据的冒泡排序算法,到数据合并中的数据选取逻辑与边界处理,再到有序数据的统计分析,试题入口容易,层层递进考查算法思维。第16题以会议组织中的接送车辆安排为背景,数据结构和算法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试题中呈现了从数据收集、整理到统计分析的整个流程,充分体现了以数据为核心的计算思维,对高中算法教学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作为整份试卷的压轴题,从选拔优秀学生的角度出发,试题设问既有一定的复杂度,又有一定的区分度。

  技术(通用技术)(通用技术学科组)

  一、保持试卷结构、难度稳定,稳步创新

  本次试题题型、题量、分值分布与以往基本保持一致,保持较好区分度。选择题中前几题较为容易,主观题每道小题入口较易,让学生一目了然或稍加思考就能答题。选择题中设置了少量较难题目,如第13题;非选择题每道题都有较难的设计,如第15题的方案设计和第17题的电路改进设计。合理配置题目的整体难度,主观题难度设计梯度增加,细化分值分布。试卷知识点的覆盖面广,基本做到重点内容必考、次要内容选考、辅助内容轮考。

  二、围绕课程的核心素养,重点考察学生能力

  本次命题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技术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将技术设计、工程思维、创新意识有机融合在考题中,试卷中设置了一定量的分析评价题,重点考核学生知识应用和思维能力,如第2、3、6、7、8、9、11、12等选择题,第14、15、17题中也设置了相关的分析评价的采分点。设置了一定数量实践相关的题目,如第5、10小题和第14题等,覆盖了金工、木工和电子方面的实践操作。为了考察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第15题为开放题,学生可以采用多种方案满足设计的功能要求。

  三、素材选取贴近学生生活,题目设问注重原创,表述简明扼要

  素材选取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或教学实践活动中接触到的,使学生看到题目有亲切感,如第2题的多功能插线板、第3题的木梯、第14题的组合家具、第15题的蔬菜大棚、第17题的自动晾衣架等都是学生熟悉的素材,同时题目的设问又具有原创性。题目表述整卷力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降低学生审题的难度。如第4~5题中的图样、第17题中的电路简洁明了。

  四、发挥考试“导向教学”作用,引导教学回归基础、回归实践、回归教材

  针对教学中脱离教材、大量刷题、钻牛角尖、不重视实践等现象,试卷加强对教学中基础知识的考核,如第4题考查技术图样的正确性、规范性、第14题中考查了方案构思方法等基础知识;第17题选了《技术与设计2》中的图片作为素材前景;设置了与金工操作、木工操作、电子实践相关的题目。发挥试卷“导向教学”的作用,引导教学回归基础知识、回归教材、回归实践活动。

(责任编辑 余新花 赵洪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1924320123 2021-08-27 11:01
SRC-1924320123 2021-08-27 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