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抓鱼、采藕、割水草 温州大学多举措激发劳动教育的源头活水
2022-09-28 17:32: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编辑 邱彬鑫 通讯员 温大萱)“当时它自己游到我的面前,我用身体一下子压住它,勉为其难地抓到了。”来自温州大学的章奕同学向大家讲述着抓住这条重达2.4斤“鱼王”的经历。坐落在温州大学茶山校区的明心湖水草丰茂,鱼儿畅游,荷香阵阵沁人心脾。

  9月28日,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在明心湖边举行的以“明心湖畔,鱼你相约”为主题的劳动教育活动,让同学们在劳动的过程中培养吃苦耐劳的品格,提升专业技能,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温州大学各大学院上百名学子全程参与此次劳动教育活动。

  大闸一开,明心湖水缓缓下降。岸边的同学早已穿戴完备,跃跃欲试。随着一声“开鱼咯”,湖面瞬间热闹了起来。草鱼、罗非鱼等纷纷被同学们抓入篓中。岸边的师生也举起手机,记录下这壮观的一幕。

  “开鱼”未过十分钟,已经有学生提着第一桶鱼上岸了,红色的桶中十几条鱼层层叠叠,以罗非鱼和翘嘴鱼为主。“有大鱼!有大鱼!”突然,又有同学抓到大鱼,引来了阵阵欢呼和围观。原来是来自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两位女生,赵杨洁和黄桐桐共同努力抓到了她们的第一条鱼,一条重量约1.5斤的红田鱼:“我们以前从来没有参与过这样的活动,抓鱼好难啊。”爱笑的女孩不会差,从未抓过鱼的她们一上来就抓到了大鱼。

  “学院将明心湖作为劳动教育基地,生环学子结合专业开展湖水治理和生态养殖,通过半年时间的劳动,不仅让明心湖成为同学们学以致用的劳动实践平台,还把明心湖打造成了水质提升治理的样板窗口,同时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此次活动既能让同学们亲自采集劳动的成果,收获丰收的喜悦,也能进一步稳定专业思想,提升专业实践能力”。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姜海燕介绍。

  随着水面越来越低,湖底的水草逐渐露出。第二批第三批同学拿着割草刀和采藕工具依次下水,热火朝天地忙碌,为清洁明心湖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的劳动教育太好了,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也非常有趣!我是来自北方的同学,今天也体验了一把江南水乡的劳动,很有意义!”环境工程专业的一名同学兴奋地告诉记者。

  “我们通过沉水植物种植等专业治水技术,已成功改善了明心湖的生态环境。此次捕鱼节活动,不仅是劳动教育课,也是让同学们参与明心湖生态环境的定期维护。”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郑向勇介绍。这次同学们捕捉的罗非鱼属于外来生物,若不及时捕捉,罗非鱼冬天会冻死在湖里,进而破坏明心湖的生态环境。湖中用以改善水质的水草、莲藕等植物也需要定期修剪。“这是我们第一年探索将劳动教育课与水治提升治理结合的模式。这种模式也可以复制推广到小区内湖或者城市内湖。”

  温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庄兴忠介绍,温州大学在全省高校中率先制定劳动教育实施细则,明确不少于32学时的理论和实践课程修读要求,指导各学院根据学科专业特色制定劳动教育实施办法,推进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日常生活实践相融合。

  近年来,温州大学推行新时代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十二条”,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开展劳动教育实践,优化校园实践岗位以及依托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工作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注重拓宽劳动教育途径,着力把劳动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创新创业、社会服务以及校园生活,充分发挥“三全育人”功能,逐步形成具有温大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截至目前,温州大学已经开展了2届的“大学生劳动月”主题活动,200多场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1万多名学生参与其中。

  学校成立了全省首家劳动教育教研室。自2022年2月起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的《新时代劳动教育概论》公共必修课,是省内高校中首个劳动教育理论课程。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开发“水生态保护”、“非遗文化传播”等9个校级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依托基地设置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十余门,劳动教育课程挖掘温州区域特色与校情校史的育人功能,融入温州数学家之乡、温商创业精神、永嘉学派与耕读文化、温州市先进制造产业等元素特征。

  (责任编辑 余新花 赵洪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