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地理学关注个体或群体在各种制约条件下的时空行为选择。从这一视角看,王阳明的一生都在国家与家庭等制约因素中辗转与突围,其时空决策过程为当代大学生更好理解和把握个体与国家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在职业生涯中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需求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一、家庭支持:王阳明突围之路的坚实后盾
时间地理学重视从个体出发,研究个体所受到的时空场域制约。其中,家庭是个体活动的重要驻点。明朝程朱理学盛行,“阳明心学”破世而出,开创者王阳明之所以能成为影响东亚数百年的精神丰碑,与家庭环境的熏陶、父母的早期教育有莫大的关系。
王阳明家族在教育实践中展现“守正容奇”智慧,本质上是明代文化转型期士大夫精英家庭教育策略的投射。所谓“守正”,即科举纲常视域其父王华严格遵循“三更灯火五更鸡”的督学传统,每日卯时查验《四书大全》批注,酉时考核制艺破题。这种程式化训练使王阳明18岁通晓八股精髓,27岁排名全国第十;“容奇”体现在当主流价值强调“灭人欲”时,王氏家族保留了个体精神生长的裂隙。王阳明第二次会试失败后“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不得第动心为耻”的感悟,这也是家庭教育熏陶所产生。这种将科举能力与生命境界分离的家庭认知,为后来突破“程朱理学”桎梏埋下伏笔。正德元年廷杖事件中,王阳明能在诏狱生死之际顿悟“圣人处此更有何道”,恰源自少年时期在家庭教育中建立“在规范中寻找超越”思维惯性。这种成长张力最终升华为心学核心方法论——“事上磨练”,从来不是被动适应,而是主动在现实枷锁中开凿精神自由的空间。
王阳明如此“突围”成长轨迹,家庭始终是他身后的港湾。家庭教育能够很好地解释王阳明的部分行为与思想形成的缘由,这与时间地理学强调的家庭企划不谋而合。在遵循传统教育规范的同时,为个体的个性发展和精神探索留出空间,这种平衡传统与创新的教育方式也为当代的家庭教育提供有益借鉴——既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又鼓励追求个性化的成长路径,探索潜能。通过这样的教育,个体不仅能够在学业上取得成就,更能发展独立的人格和创新的精神。
二、仕途镜鉴:王阳明的为官之道与明朝国势
时间地理学虽然强调从微观出发,但是重视从地域综合分析人类活动与国家、社会的互动过程与后果,从而上升、汇总到群体乃至人类社会。正如,历史文献记载的王阳明仕途命运总是与国家的兴衰环环相扣。不论是正德四年后王守仁步步高升,位列“九卿”,还是被擢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等地,以及此后的平叛宁王之乱和两广,都与刘瑾覆灭、南赣局势焦灼、“宁濠之乱”兴起、两广叛乱频发等明王朝的国家治理局势息息相关。时间地理学视角下这种国家治理局势的改变不仅蕴含“活动的地方秩序”的变化,抑或还有“弘治皇帝驾崩,新皇登基”形成的“朝廷秩序”变化、“北方鞑靼进取河套、南部与交趾对峙、西部土番入侵等”形成的“社会秩序”的变化。概而言之,前述这些变化,诱发了国家治理场域下王阳明政治旅途的跌宕,使他的足迹从贵州修文县龙场、滁州、南京、南赣、到杭州等地跌宕和延展。
王阳明“突围”一生中,国家始终是他行为背后绕不开的话题。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从国家宏观尺度看王阳明一生在时局起伏中辗转,既有利于开拓自己的眼界,选择贫困地区支教、投身乡村振兴、致力科学研究、服务科教兴国等等不同职业生涯,都是立足于国家发展走势与现实因素并结合个人意愿,影响每个人在生命时空中的足迹。
三、阳明足迹:历史与现代的交汇点时空重建
时间地理学重视人物行为的时空动态轨迹研究。王阳明游历广泛,足迹不仅是个人奋斗的记录,更是明王朝社会变迁和国家治理的缩影。在贵州龙场,他悟出了“心即理”的核心思想;在江西南昌,他平定了宁王叛乱;在浙江绍兴,他积极讲学,传播心学思想。这些行为轨迹都展现了王阳明的时空动态实践。
随着技术发展和研究方法创新,大学生对王阳明生平足迹的重建成为了连接历史与现代的桥梁。通过广泛搜集相关文献并结合王阳明故居、阳明书院等历史遗迹实地考察,大学生构建了王阳明活动足迹时空数据集,从而完善并丰富了王阳明的历史信息,为阐释其心学理论提供了更为全面的数据支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手段,大学生对王阳明的生活轨迹、文化遗址及其相关历史事件进行时空建模,不仅直观展现了他的生活历程,而且为研究个体在宏观历史背景下的行为逻辑提供了有力的工具。这使得当代大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历史与现实的交织,洞察个体行为与国家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在这一关系学习进程中形成自己进行有效的权衡和决策的辩证唯物主义能力。
重建王阳明足迹过程中,当代大学生得以跨越时空的藩篱,深刻领悟王阳明突围的一生,并从中汲取宝贵的智慧和精神力量。王阳明在家庭与国家的交织影响下,历经艰难抉择,最终在家国时空场域中找到个体价值与国家利益的平衡点,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诚然,大学生活摆脱了高中单一的学习目标和家庭的束缚,进入了一段相对自由但也充满迷茫的时期,这种时空转换易使青年群体迷失方向。许多大学生在初入大学时,面临着多元选择“困境”,不知如何在纷繁复杂的选择中找准方向。王阳明的成长经历为大学生们提供了方向指引。大学生可以像王阳明一样,通过潜心学习与自我对话,明确自己的兴趣与追求;加入社团活动和学生组织,与来自不同地域的同学交流,拓宽思维边界;走出课堂和书本,投身实践,丰富自身阅历;同时,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社会平台,提升自我。正如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后,不断在各地为官讲学、丰富思想一样,大学生也应在校园学习与社会实践之间找到平衡,让成长之路更加坚实。
本文系2025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项目、宁波大学第四批“党建领航工程”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 宁波大学 邵心怡 陈萱 郑珊珊 马仁锋
(责任编辑 余新花 陈显婷)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