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2020上城区教育系统学术节 五育并举视域下美育融合课程研讨会成功举行
2020-11-23 09:04: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记者 胡语彤 通讯员 毛慈萍)11月18日,上城区第二届教育系统学术节分论坛——五育并举视域下美育融合课程的探索与实践研讨会在杭州第六中学正式开幕。本次研讨会的主题为“美育未来——为每一个孩子圆梦幸福人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负责人、教育部国际教育研究基地主任、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张民选,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杨振宇,上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项海刚,浙江省教育厅艺术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省美术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李永正,浙江省书法教育研究会秘书长余巨力,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书记李敏,省特级教师、上城区语文教研员吴丹青,上城区美术教研员王杨燕等领导专家出席本次开幕式。参加本次开幕式的还有来自上城区内外各兄弟学校的校长、分管领导和骨干教师。

  上城区教育局局长项海刚先生致开幕词。项局长说,在上城区,学校美育一直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一个重点。上城教育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过程中,美育从未缺席。近年来,在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完善课程设置,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丰富艺术实践活动等方面成效显著。特别是六中作为省课改先行学校、市艺术教育实验学校及区艺术教育基地,在美育实践中引领着区域教育发展的方向,逐渐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公办名校。希望通过六中这一个色彩斑斓的艺术之“洞 ”,来共同窥见上城美育的桃园芬芳,让我们助力每一个孩子圆梦幸福人生。

  张民选先生作为本次研讨会嘉宾致辞,他首先肯定了美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然后用自己从参加工作、牛津大学留学经历到联合国工作中的三则小故事,表明对艺术教育渴望和追求,指出了美育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地位,阐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要教会他们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重要性。他希望在面向未来的教育中能让美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让孩子发现身边的美的事物,能让他们用丰富的想象力创造美,因为这将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

  杨振宇教授做了题为《艺术修养与新人文教育》的讲座。他从艺术与文明、当代艺术欣赏的困境、言辞之书等方面具体展开。

  首先,杨教授引用约翰·拉斯金对艺术在撰写伟大民族传记的重要地位,引出艺术与社会文明之间的密切关系。他从詹森《艺术史》与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等艺术专著谈起,了解到不论是故宫文物南迁还是二战中一位无名军官的伟大决定都让世界看到美的力量战胜了丑恶的战争、跨越了民族间利益与仇恨,给人难以置信的力量。

  其次,在当代艺术欣赏中还存在一些困境,技术和图像的结合,开拓了一个讨论艺术与视觉问题的全新视野。当下,大量语言与图像的疲劳轰炸中我们应摆脱庸俗化的解读。重建新人文教育,让艺术不再是点缀,让人们创造力不断向前发展。

  最后,他从卡尔·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到张艺谋对《红高粱》细节的处理中具体阐释了人们是如何用语言带动一系列的想象、展现中国人气象的。艺术除了给我们提供审美享受与精神享受之外,更应该像哲学、历史、思想一样塑造我们的思维方式、激发我们的创造能力,成为人类改造世界必要的智性工具。

  余巨力先生以《新时代新美育》为主题作分享报告。在全球化的挑战下培养多方面发展的整体人的必要性,也倡导学生认识艺术本质,做传播真善美的使者。

  杭六中陈立英校长以“美育未来——为每一个孩子圆梦幸福人生”为主题作分享报告。她从六中美育的三大特点、实施美育的三大路径、美育工作的三项重点以及学校三级迭代的培养模式详细介绍了在五育并举视域下学校美育的实践与探索。学校依托分层分类的艺术课程、全科统整的融合课程、主题研学的活动课程,在常规活动、融合活动、延伸活动中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让六中学子成为拥有一项自己喜欢的个性特长、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的多能人才。“以艺润德、以艺启智、以艺养心、以艺圆梦”,为梦想助力,为幸福人生增色。

  本堂课是由语文老师陈迎春、戏剧老师林子钰、美术老师毛玉河共同组织的一节融戏剧、书法、绘画、朗诵为一体的综合实践展示课。

  它围绕三个环节展开:戏剧人生组演绎苏轼三个人生阶段。学生在分析苏轼经典作品的同时,理解其情感变化历程。随后,林老师通过指出学生在演出过程中的问题,提升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对人物情感的把握。

  笔墨丹青组旨在从苏轼的诗词意境中了解其在书画方面的造诣。最后,毛老师的点评提升学生对中国画和书法的艺术熏陶。同时,引领学生沉浸在山水画的意境中,感受苏轼的“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的创作理念。

  吟风雅颂组意在用通过向苏轼学写诗文进一步领悟其写作风格,体会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最后通过集体朗诵致敬苏轼,享受语文古诗文之美,在美育中让学生获得美好的品性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省特级教师、上城区语文教研员吴丹青做课例点评:这节课为我们语文的综合性学习课堂提供了范例。历史的继承与发展、审美的建设与创造,文化的理解与传承,都在这堂课中落地、生根、开花。这节课实现了语文教育的艺术化。在课前、课堂中学生以学生以审美的眼光解读苏轼,以审美创造去表现苏轼的作品和苏轼的艺术人生,也是一节让人赏心悦目的艺术课。这还是一节润物无声的德育课。学生在深度体验中感受到苏轼美好的人格品德,豁达的胸怀,以及睿智的生活态度,也不由自主的把苏轼的人格作为自己追寻的目标,理想人格。

  期待六中教师能进一步开发出一系列的美育融合的课程,让孩子们在中学时光就得到优雅从容姿态的培养,在他们心中生长出对艺术的美、精神的美、人性美的追慕。

  上城区美术教研员王杨燕老师做课例点评:学校的美育工作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事业在这次的展示中看到了三个坚持。首先,坚持正确方向。教师选择了与杭州有渊源的历史人物苏轼,作为一代文学家、艺术家有“为时而作”的一种文化自信。今天课堂上的演苏轼、画苏轼、吟苏轼可以让我们孩子树立一种正确的人生观、历史观、国家观。其次,坚持面向全体。课堂中每位孩子都有展示展示的机会,在展示中他们非常的投入并沉浸其中。说明这45分钟对他的生命是有积极意义的。最后,坚持改革创新。五育并举、融合发展对我们所有老师有新的挑战,在展示过程中可以看到三个学科组老师形成了一种合力,多次协商,形成了一种开放高效的学习新模式。

  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仅仅一个月时间之后,杭六中就举行学校美育融合课程的研讨。通过此次研讨,不仅展示了各科教师协同融合、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精典课例,而且进一步加强了学校美育课程宣传与普及。进一步营造科学的美育共识、达成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为青少年涵养“美丽心灵”,为国家和民族培根铸魂。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