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校长们也在做过山车? 拱墅区STEM教育校长领导力高级研修班暨拱墅区中小学干部轮训研修班工作坊开课了!
2020-11-21 10:34: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记者 胡语彤 通讯员 童婕妤 卢夏萍)近日,拱墅区中小学80多名校长、50余名骨干教师在大关实验中学做了一回“小学生”,亲身经历了团建活动-真实情景-定义挑战-设计、制作-测试改进-交流评估的项目学习过程,搭建了一座好玩又安全的过山车。三个教室,每个教室十个合作小组,校长和骨干教师们正埋头苦干中。

  “你们谁的记忆力最好?去观察模型!”一位气场十足的老校长正在他的四人小组内分配工作。原来,他们正在完成团建项目——复原模型。每组选择一位老师,用30秒观察记忆模型,返回小组内口述模型结构,由小组成员复原模型结构。机会三次,哪个小组最快、模型复原最像就获得胜利。第三小组在一个资深老校长的带领下,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很快就完成了任务,取得了胜利。

  在这样快乐、轻松的氛围中,校长们收到了一封来自杭州乐园的的求助信:请帮助我们设计、建造一座安全又适合全民大众的过山车。这样的真实任务一下子就激起了大家的热情,许多校长拍着胸脯说“没问题!”。但这个挑战可没那么容易,过山车的高度得大于30厘米小于100厘米、长度大于100厘米、至少1个绕环、3个转弯,在定义挑战后,校长们陷入了沉思。在利用iPad观看完资源视频后,每位“同学”简单画出了自己脑海中的过山车模型,并在小组内进行了交流、改进,形成了一份相对完善、可行性高的小组设计图。

  “复杂的东西不一定做得出来,我们越简单越好!”;“有道理,不过40厘米有点不够高,会不会难以达到绕环所需的速度?我们不如设置60厘米?”;“卡纸要2毛钱一张,A4白纸才4分,节约一点好!连接处用卡纸,其他用白纸!”;“超级女团”的校长、老师们七嘴八舌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随着思维的碰撞和交流的不断深入,大家脑海中过山车的轮廓越来越清晰。

  搭建环节,花样百出。“轨道多宽合适?”;“绕环要怎么做?”;“支架和轨道怎么连接才能即稳固又不影响速度?”;“这段轨道多少长比较合适?”想法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校长、老师们才刚开始动手就遭遇了瓶颈,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接踵而来......“别急,我们先做起来试试看!我把纸折三折,两边立起来做轨道,你把小球从上面释放看看效果!”就在这样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座座过山车雏形初现,“同学们”的信心也越来越足,欢声笑语不断。

  搭好了模型,“同学们”迫不急的地开始了测试。看到小球稳稳落进杯子,大家别提多开心了,他们也像孩子一样在原地击掌、欢呼庆祝。

  最后展示、评估时,“斤斤计较”、沉迷“挑刺”的校长、老师们像极了课堂上相互“攻击”的小学生。每一条标准,他们都认真对照。“你看你们组这个高度只有55厘米,只能得一分!”“你们的长度肯定不足一米,拿不了满分”......接收到来自同伴的改进意见后,校长、老师们绞尽脑汁进行了突破,许多小组都拿到了满分。

  三个小时的《过山车》项目体验一晃眼就过去了,许多校长、老师意犹未尽,纷纷抢着和自己的作品合影留念,舍不得离开。

  “这个太好玩了,我喜欢的,玩玩很有味道嘞!活动有趣有料”金校长兴致勃勃地和成员交流想法。

  让日理万机的校长们,离开学校,抽出整整两天的时间进行STEM学习值得吗?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张丰副主任认为“STEM教育以及学校变革必然是集体的组织行为,需要一定的文化土壤。它无法依靠传统的控制性管理的指令而运作,必须建立促进共识的指导性管理。”拱墅区的STEM能够发展迅速离不开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如果学校要推进STEM教育,校长的意识很重要。张丰主任指出:“校长要有明确的定位以及发展迭代的勇气,将核心成员的理解转化为团队共识,通过规划将理解化为实践操作方案,将方案付诸实践,保持积极理性的运筹,并持续培育民主、合作与创新的文化。”拱墅区STEM教育研究员卢夏萍老师介绍说:“校长们在思考如何在校内推进STEM教育。组织这次研修对个人自己来说也是做项目,做一个既能够吸引校长们参与、学习,又能够让他们有体验、有收获、有行动的项目设计。专家的高位引领给校长们提供操作的方向,浸润式的体验工作坊则给校长们一个真实的实践样例。

  以项目学习的形式构建活动,从真实的情景出发,分析问题、完成挑战,最后进行交流和评价,这是一种以体验为主的学习模式,给校长、老师们带来全新而又真实的体验,将STEM教育的种子播撒在校长、骨干教师的心田。推进STEM教育不是一句空口号,“做什么、怎么做、做到哪种程度”依然是拱墅人心中不断思考的三个问题。今天,种子已经播下,期待未来它能在更加宽阔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也希望STEM探索之路上,有风景可看。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19-11-21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