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杭州采中教育集团丁荷校区:爱上“科学之美”,为学生播下一颗科学的种子
2022-03-01 09:19: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许露楠)当你仰望星空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我们的边际在哪里?宇宙之外又是什么?历来科学家们是如何发现世界的奥秘……你有没有想过科学家们在课堂上告诉你这些问题的答案?

  近日,杭州采荷中学教育集团丁荷校区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浙江省“百名科学家走进中小学课堂”专题活动,师生同上一堂课。第一位讲授人是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院士,他以“少年中国说”开篇,从认识科学是什么、养成科学思维、培养科学兴趣、学好科学,创造未来四个方面为少年学生们指引了前行的方向。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丁荷少年学生们坐姿端正,皆举目注视屏幕,有的微侧头若有所思,有的口中念念有词,眼睛里都闪着微光,听着施校长讲述的一个个故事,不禁满怀感动和振奋。听完之后,他们也有了很多思考。

  章文博说,“我热泪盈眶,我仿佛看到了一百年前的那一批为国效力的中国人,他们穿越了百年来到了我的面前。作为一名学生,我也立志传承好老一辈人的担当,永葆实干精神。”

  吴思辰说,施一公校长的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是坚持不懈。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这种精神,只有持之以恒,才能突破极限,完成这个目标。第二,是永远不要服输。挫折时刻萦绕在我们身边,但它们不是我的绊脚石,而是我最得力的助手。如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老人所说的那样,我们可以被打败,但绝不会被毁灭。永远不要向挫折低头!

  王湛泸说,挫折是人生可贵的财富,理性面对挫折可以让我们的生活经历更丰富。一切都会过去,学科上的挫折也好,生活上的挫折也罢。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一次挫折也荒废不了整个人生。

  为了拓展同学们的科学视野,激发同学们对科学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大家用科学的思维去发现这个多彩未知的世界,采中集团丁荷校区科学组一直走在最前线,除了“科学第一课”之外,科学组还举办了一系列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科学实验体验科技的百般魅力,激发科学兴趣,营造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与科学素养。

  跨学科实验,动手又动脑。“百名科学家走进中小学”活动与七年级科学组联合数学组开展的跨学科项目式寒假实践活动相呼应,学生假期在家里进行相关科学实验——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充分利用课堂上讲解的科学知识去设计实验方案,并与家长一起准备相关实验器材,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并记录,通过数学相关分析得出结论,体现了科学与数学的理科特色,最后以手抄报的形式完成相关实验报告。此次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时让科学走进生活,丰富了学生的假期生活,又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赋能杭州亚运,科学活动创意玩。在前不久的“科学迷你亚运会”活动中,同学们在老师的协助下,准备好了科学实验所需的材料,在活动前积极准备,反复探索,设计了6个小会场,包括“射箭比赛”(扎气球实验)、“接力比赛”(静电章鱼实验)、“点亮火炬”(点亮灯泡实验)、“掷铁饼比赛”(亚运知识问答)、“举重比赛”(筷子提米实验)和“保龄球比赛”(空气炮实验)。

  在展演现场学生们以游园打卡的形式积极参与、体验形式多样、异彩纷呈的科学小实验,以在做中学的方式感知到了科学的趣味与奥秘。除此以外,学生们还在游戏和知识问答中学习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养,实现了知识与乐趣的双丰收。

  百闻不如一见,擦燃智慧火花。在学校广场上,同学们亲眼见证了大气压的威力。原来“小小”的气压也有这么大的威力。这小小的实验化抽象为具象,打破了学生的原有认知,赢得了在场学生的一片欢呼与掌声。

  此外,为了让学生深化对奇妙科学现象的理解,丁荷校区多位老师开展了科学小实验进课堂活动,让学生们通过课堂观察与钻研的方式进一步体验科学的无穷魅力。比如《变阻器》新授课,从当下火热的电动汽车启动出发,自制实验装置帮助学生感受踩油门时整一个电路逻辑,帮助学生突破“有效电阻”这一难点,通过精巧的实验道具让复杂的思维过程可视化;而在《细胞》新授课的学习中,学生穿越百年,制作模型,走进微观的世界;还有《月相》新授课中的巧妙教具设计,让学生从第一视角观察月亮的“阴晴圆缺”,感知一月的盈亏变化规律。这些课程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也很好地帮助学生明晰其中的原理。

  科技之能,能施于万端,而教育是万端之始。采中集团丁荷校区一直立足科学素养的提高,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多做创新,用科技的手段、科学的思维讲好教育的故事、科技的故事,让少年们感受到科学的乐趣,感受中国科技进步的成就,激发其内心中对于科技的赞叹和追求,让他们心中的学习之花萌芽,让每个学生都想学、能学、会学、乐学。

(责任编辑 余新花 赵洪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