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杭州长河中学:跨越1800公里的“轮岗”故事
2022-10-14 17:34: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占尘雪 通讯员 沈诗瑶)随着东西部协作的进一步深化,助力教育共富,2021年6月,赴四川广元支教的消息飘过钱塘江畔,她毅然决然地报了名。她就是杭州长河中学的唐琦芳老师。

  挑战: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唐琦芳怀揣着教学理想,来到了广元朝天,还没来得及施展抱负,便遇到了第一个挑战——轮岗。作为初中教师,她被安排去小学任教,然而,不熟悉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不熟悉当地的小学教材,也不知道初中教法是否适合小学生……这些都是面临的问题。

  那所小学坐落在广元市朝天镇城区,虽然是城区,但实验器材不齐全。科学课没有丰富的科学实验,没有孩子们的亲身体验,光靠老师说,孩子们怎么会感兴趣呢?

  从作业反馈来看,学生具象的表述能力薄弱,别说知识的内化和迁移,基本的理解似乎也存在问题。执教四年级科学《声音的高与低》时,唐老师问:“用相同的力度敲击长度不同,但粗细、厚薄均相同的两根金属条,声音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越细、越薄、越短的金属条声音越高。”很显然,学生对题目含义的理解不充分。

  更麻烦的是,学生夹杂着方言的普通话。课上,学生回答问题重复了三遍,可唐老师只能听懂几个字。真的能改变他们吗?唐老师为难了。

  某节科学课后,一个孩子问她:“老师,我能摸一摸你手里的音叉吗?”看着孩子充满渴望的眼睛,她想:支教的意义不就在这儿吗!

  正如自己的师父,杭州市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徐晓莉老师说的那样:既然不能选择现状,那就选择未来。唐老师想,既然选择了,便只顾风雨兼程。

  选择:坚守初心,学会改变

  虽然种种现实问题摆在眼前,但唐老师知道,唯有坚持初心,学会改变,才是硬道理。

  通读教材,改编教材。虽然版本不同,学段有变化,但知识本质不变,内容大同小异,可以进行改编。于是,唐老师针对所教内容,结合实际进行合理地补充和改编。如在《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一课中,她对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这一知识的情境顺序进行了重排,获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改变教法,探寻学法。孩子理解和表达能力较弱,习惯于被动接受。于是,她采取阶梯式提问,从基础开始,将问题分解,帮助孩子们逐步理解。遇到问题,她总对孩子们说:慢慢来,无论到哪一步,都是进步。

  创意作业,丰富体验。唐老师积极推进一系列可操作的、富有探究性的创意作业,如第一单元结束后,唐老师利用所学的音高、音量等知识制作了属于自己的乐器——排箫,第二单元学习后她还自制肺呼吸模型。脱离单一的作业形式,在做中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自己动手,制造器材。针对实验室部分器材不完善的问题,唐老师选择简易实验器材进行替代,如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注射器、音乐贺卡、气球和皮筋,模拟真空玻璃钟罩和抽气机。

  课后搭班的杨老师给她发来这么一段话:“学生们对自己做的排箫非常感兴趣,您既培养了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又锻炼了孩子们动手操作的能力,孩子们能遇见你,真好!”

  理想:有你,有我,一起实现

  在支教的日子里,唐老师总想着给孩子们留下点什么。

  首先是丰富教学实验器材。她积极组织当地学生自制教具,又联系长河中学的实验员邬文华老师,争取学校意见,赠送一批现有的实验器材补充支教小学的实验室。

  其次便是拓展学生课余活动空间。在长河中学陈志祥书记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成功捐助了两批体育器材,共计价值9000余元。此外,唐老师还积极组织长河中学的孩子与当地的孩子们共享图书,进行结对阅读和学习。


第一批体育器材捐赠仪式

  唐老师说:“支教的魅力不仅在于实现个人理想,还在于和一群不认识的孩子从此有了链接,并真心想为他们做些什么,也会持续做下去。一个人的力量也许很微弱,但微光可以聚火。支教的意义在于传递爱和关怀,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孩子,让他们带着被爱的心继续学习,让支教的温暖延续下去。”

  (责任编辑 吴文建 陈显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