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浙江财经大学校内外联动讲好新中国外交故事
2021-10-25 15:01: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编辑 邱彬鑫 通讯员 赵蕾 赵欣欣 姜来)“今天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整50周年。在今天这个特殊日子看中国外交成就的展览很有意义。展览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带一路’与中国大外交的故事,一方面体现了古老传统的回归,另一方面这也是作为新外交关系的起点。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占有多么强大的地位。”浙江财经大学俄罗斯留学生海琳表示,“看完展览,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了解了中国与外国的外交关系,这也激励我要更认真更努力地学习中国文化。”

  10月25日,在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楼里,一个名为“重温新中国外交史”的展览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该展览自今年6月份开始,吸引了校内千余名学生参观学习。

  学党史:外交展走新又走心

  在浙江财经大学有一个坚持了25年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外交官进校园。25年来,学校定期邀请长期奋战在祖国外交一线的资深外交官来校与学生面对面分享所见所闻以及讲解国内国际形势,并建立了全国高校唯一的“外交官进校园”展馆。该活动是形势政策教育、思政工作的一种延伸和补充,获得了广大师生的喜爱认可。浙财大外国语学院结合学校“外交官进校园”活动,将形势政策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与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使党史学习“实”起来,“活”起来,“热”起来。

  不久前,学校邀请了外交部公共外交咨询委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前院长、党委书记苏格来作了题为《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的国际形势政策报告。学生林玲在听完报告后表示,又一次在“重温新中国外交史”展览中感受到七十多年来,中国外交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外交官讲述中国外交,加深了我们对展览内容的理解。展览全面展现了新中国外交成就,也使我们在听讲座中更深刻理解外交官讲述故事的背景。同时我们的专业水平也在两次活动相辅相成中得到锤炼和提高。”林玲说。

  “重温新中国外交史”展览以“传承党的百年光辉史基因”为主旨,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分别汇总提炼出二十四个新中国外交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故事并翻译成英文。展览准备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对一进行专业指导,使学生在党史学习中提升专业技能,实现党史学习教育与新时代外语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如何将某些外交思想准确地用外语表达出来,这对我而言无疑是一种挑战。但正是这一斟词酌句的过程,使我在学以致用的同时,加深了对党的外交理论的学习。”外国语学院学生李琳表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为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党员,我们以新中国外交史为切入点,透过中国外交的窗口,将专业特长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为继承党的初心和使命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学生刘伟表示。

  为了在留学生群体中讲好党史故事,学校还专门组织在校留学生参观展览。6名外国语学院学生志愿者全程用流利的英语介绍了展览内容。“看了展览后,深深感到外交过程很艰难的,但现在中国越来越强大了,越来越多人希望来中国学习、工作和生活。”一位哈萨克斯坦留学生表示。

  办实事:学生化身为基层宣讲员

  在闸弄口街道濮家联合社区的微党史馆中,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志愿者们正富有激情地介绍一件件陈列的历史资料及其背后的故事。围观者们认真观看每一件文物,并随着志愿者的讲解席地而坐,现场气氛生动活跃。

  在讲解中,志愿者们以新中国外交史的重大历史成就为主线,介绍了“中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权”、“首次中国-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习近平外交思想地位的确立”等几大主题内容,将专业知识与百年党史结合,寓教于乐地呈现出来。

  “我们通过生动风趣的语言,以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吸引了众多路人。”志愿者刘雨帆说,“后来越来越多人加入其中,甚至还坐在地板上听,完全没有要离开的意思。看到大家这么投入,我感觉很开心也很有成就感。”“此次活动,不仅提高了我们的专业实践能力,更加深了对中国外交史的认识和理解。年轻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我辈青年当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继续奋斗!”她表示。

  此外,外国语学院师生还前往其他社区的微党史馆,为社区青少年们带来了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历史、“金萧十二烈士”事迹讲解以及《新中国七十年外交史诗展》的双语解说,配合沉浸式的参观,开展了一堂特殊而精彩的党的外交史课。

  “要把党史学习教育落在实处,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进一步增强学习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创新党史学习教育的形式与载体,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浙江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王景表示。

  (责任编辑 吴文建 陈显婷)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