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观《绿皮书》有感:我们温情脉脉的爱与平等之路
2019-10-18 15:24: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实习记者 王曼霏)这几年奥斯卡金像一直在“政治正确式评奖”这一舆论漩涡中折腾,所以在看到《绿皮书》简介和主演时,所有人都认定这是夺冠热门。以至于奥斯卡金像奖作为历史悠久的学院奖,在这一年平稳度过,《绿皮书》最终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男配角三个奖项。

  故事的主人公设置像是与我们现在“认知”的反转:一个生活优渥、彬彬有礼的黑人钢琴家,一个野蛮粗暴、崇尚武力征服的白人。

  在公路电影的步调,铺成开来的白人主人公托尼为黑人唐做司机驾驶汽车一路南下的钢琴巡演之旅。

(《绿皮书》剧照)

  其实,60年代的白人托尼在故事之初并不是一个可爱的角色:

  他会耍手段以换取大佬的信赖,他把家里被黑人帮工用过的水杯丢掉,他和他的家人朋友一样觉得为黑人打工是难以忍受的。转变来自于雇佣关系之外——“被迫”相处的过程。

  和我同去的朋友看完电影问我,为什么男主角转变的那么快?

  我想,答案就是两个人的相处。

  白人对黑人的歧视、误会,就像电影里拒绝接待唐与白人顾客共进晚餐的俱乐部负责人所言,他们拒绝接待唐,不是他们有意冒犯、只是“遵守规定”。这一行为源于我们的“认知”其实有限浅薄:黑人生在贫民窟,他们应当热爱爵士、说唱和帮派冲突。

  人都会有刻板印象,任何群体都在被认识。白人男主对黑人的误会,和他第一次读到《黑人出行绿皮书》一样——看起来是存在即合理——为黑人提供在规定的地方吃饭住宿的信息的工具书。

  实际上,那样一本绿皮书本身是不可忽视的歧视,甚至是习惯成自然的冷漠。

  二十一世纪还是一样。我们依然面对着少数群体、弱势群体,我们依然在保持鄙视态度。

  消除误会、取得平等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但就像《绿皮书》如此微小的一个故事,一步一步由人和人的转变连接起来。

  黑人男主在雨里质问“If I’m not black enough? If I’m  not white enough? If I’m not man enough? Then who am I?”

  ——唐作为非裔美国人无法融入白人或者黑人任何一个群体;唐在认识自身上有迷惘。

  但他坚信尊严战争,他要求深入黑人备受排挤的南方去巡演……

  作为描述人权运动前白人与黑人关系的,拍摄体裁为公路喜剧电影体裁的,又是由真实事件的基础上改编创作的电影,《绿皮书》都完成得很好。

  故事节奏十分舒展,包袱和笑料频出即使是中国土著也能get到。从听觉视觉效果来看,该电影的色彩,尤其是从爵士到钢琴的一众配乐堪称完美。

  唯一让人有所怀疑的可能是剧情:大概因为两位主人公的优秀品质和极高包容度,剧情并没有两人代表黑白人之间的巨大冲突。反而,由这位白人有一些理解欣赏共情能力,他对黑人态度加速转变。我们可以认为这是电影的夸张手段,万幸这电影有真人原型,现实可爱。

  白人托尼告诉唐,太多孤独的人害怕先踏出第一步。

  电影悄悄告诉我们,消除歧视何尝不是,总有人要踏出第一步。

  9102年了,世界依然在拍、我们依然在看60年代一个真实的白人黑人消除误会、诞生友谊的故事。我想下一个五十年、六十年,人类还将温情脉脉、寻找世界爱的大和谐。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