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2022强基启动,新增3所试点高校!综合评价、专项计划等陆续启动!
2022-03-25 08:25: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3月24日,教育部发文——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工作启动。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招生试点高校新增了3所,分别为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当天,华南理工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不在浙江招生)发布了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报名在4月7-8日开始。

  那么,强基计划、综合评价、高校专项等特殊类型招生模式陆续启动后,考生要如何准备?如果关于这些招生模式的相关情况你还不了解,赶快好好看看,做好报考准备!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强基计划 学霸们重点关注

  1.强基计划是什么?

  强基计划也称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于2020年在有关高校开始实施,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力学、基础医学、育种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今年,增加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所高校开展强基计划试点,这无疑是个好消息,因为考生的报考选择增加了。

  “强基计划”探索建立基于统一高考的多维度考核评价招生模式。一是按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和考生志愿,由高到低顺序录取。二是对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可破格入围。

  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单独制定培养方案,采取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畅通成长发展通道,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

  2.强基计划的招生对象包括哪些?

  从近两年强基计划招生政策来看,强基计划主要招收两类学生:

  第一类: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

  第二类: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该类考生须在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中获得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以下简称五大联赛)二等奖及以上。

  3.强基计划的报考流程包括哪些?

  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院校为39所“双一流”高水平大学。

  4.强基计划报考进程是怎么样的?(往年一般情况)

  3月-4月:高校招生简章发布。

  各高校发布招生简章,公布招生计划及考生报名时间等相关信息。

  4月:考生报名,考生登录“阳光高考”报名系统进行网上报名。报名地址如下:

  https://bm.chsi.com.cn/。

  6月7日-8日:全国高考,报考强基计划的考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2021年各校新增校测考确认环节,时间基本为6月20日左右。

  6月25日前:各省市提供高考成绩,各省市教育考试院向高校提供考生高考成绩。

  6月底前:高校公布入围考生名单高校依据考生高考成绩,按一定比例确定入围考生名单。

  7月4日前:学校举行考核,高校考核内容包括笔试、面试和体质测试。

  7月5日前:录取。高考依据考生高考成绩、校测成绩取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综合评价 进名校的好机会

  1.综合评价是什么?

  综合评价招生是高考改革逐步推动后兴起的新招生模式,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广大考生家长的关注和积极报考。

  综合评价招生单独发布招生简章,考生按照要求进行网上报名申请→校测→按照综合总分择优录取。其中,高考成绩占比不低于50%。

  综合评价招生院校层次包含“双一流”高校以及省属院校等,招生专业中也不乏院校王牌专业,能帮助更多考生冲刺理想大学。

  目前,华南理工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院校2022综合评价招生报名已启动,感兴趣的考生可以早点关注。

  2.综合评价的招生对象包括哪些?

  招生对象主要包括以下五类考生:

  第一类:综合成绩优秀类。

  第二类:有竞赛奖项的考生。比如五大学科竞赛等竞赛;

  第三类:思想品德类。高校综合评价认可在思想品德方面表现突出的考生报考,主要集中在江苏和浙江省属高校要求。

  第四类:艺术、体育类。高校综合评价对艺术、体育类要求集中体现在浙江省属高校认可浙江考生的特长奖项。

  第五类:具备一定外语水平。因中外合作高校的外语教学特点,会在招生时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或进行相关测试。

  3.综合评价的报考流程包括哪些?(往年一般情况)

  3月-5月:简章发布,各高校招生简章发布时间不一致,最早在上一年度9月发布,3-5月上旬集中发布。

  4月-5月:网上报名,高校综合评价招生简章发布后开始报名,大部分院校在阳光高考特殊招生报名平台报名,部分院校在高校官网报名。

  5月底:高校公布初审名单,报名截止后,高校开始审核考生报名材料和其他相关信息,确定初审通过的名单,一般在5月底会在官网或阳光高考平台公示。

  6月:高考,6月7-8日,全国统一高考,报考综合评价的考生需正常参加高考,高考成绩是考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6月:高校校测,6月11日-21日,各校各地综合评价考试陆续进行。

  6月:入选名单公布,一般在高考出分前,各校公布综合评价入选名单。

  6月:高考出分,6月23-26日,各省陆续公布高考批次线。

  6月-7月初:志愿填报并录取,获得录取资格的考生在所在省市综合评价对应批次填报志愿,等待高校提档录取。

  另外,除了浙江省属高校面向浙江考生开展三位一体招生外,还有几所高水平院校。目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三位一体招生已经启动,相关考生可及时关注。

  其他,诸如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三位一体招生章程暂未公布,浙江高考帮将持续关注,第一时间发布相关信息。

  高校专项计划 农村优秀学子把握进名校的机会

  1.高校专项计划是什么?

  高校专项计划是国家为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的农村学生上大学而出台的一项优惠政策,主要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具体实施区域由有关省(区、市)确定。

  2021年北京大学筑梦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录取116人,清华大学高校专项录取127人。

  2.高校专项计划的招生对象包括哪些?

  高校专项计划报考学生须同时具备下列三项基本条件:

  (1)符合统一高考报名条件;

  (2)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在实施区域的农村,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

  (3)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具体实施区域、资格界定等以各省(区、市)相关规定为准。

  3.高校专项计划的报考流程包括哪些?(往年一般情况)

  参考往年,高校专项计划招生简章多集中在4月份发布,考生报名准备时间短,考生可提前准备报名材料,熟悉报名流程。

  4月:高校招生简章发布,各高校简章发布时间不一致,但一般集中在4月发布。

  4月底:考生报名,考生可登录阳光高考特殊招生平台报名。

  5月底:名单公示,有关省份完成申请考生基本条件审核并进行公示。

  6月7-8日:高考,报考高校专项的考生需正常参加高考,高考成绩是考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高考出分前部分高校组织校测,大多数高校不设校测。初审只审核户籍条件,符合条件就可以入围,按高考成绩择优录取。

  高考出分后,志愿填报并录取,考生单独填报志愿,高校完成录取并公示。

  除高校专项计划之外,针对农村地区考生的特招政策还有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这两种招生方式不需要考生另外报名。在志愿填报时选择对应的志愿批次即可。

  一年又一年,考生都很期待通过高考,实现自我、超越梦想!那么,高中阶段不同年级的考生,要如何准备、提前规划升学路呢?

  高三考生:

  ● 深入研究政策,关注各项选拔模式的进程安排

  高三生们要关注适合自己的升学途径和报考时间点,特别是有目标院校的考生,可重点关注学校往年的报名条件、招生专业、报名材料要求、录取政策、考核模式等信息。

  ● 提前搜集,准备报名材料

  可提前准备的报名材料有:

  ①自荐信/个人陈述②高中阶段获奖证书及证明材料③高一到高三上学期各阶段期末考试成绩④推荐信⑤社会实践活动,省级或市级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证明材料。

  ● 熟悉报名平台

  强基计划和大部分综合评价院校统一在阳光高考平台进行报名。

  ● 尽可能地提升自我

  计划参加相关一些特招选拔模式的考生,肯定会花心思准备。在确保高考稳步复习的同时(毕竟很多选拔模式都以高考成绩为录取依据,这才是最主要的),大家可以尽可能地提升自我,比如提升综合素养,关注多时事热点,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

  高一高二考生:

  ● 关注多种升学途径

  新高考背景下,强基、综评、高校专项等多元升学已成为主流,建议优秀的考生密切关注各项升学政策,多参考往年的录取数据和政策,增大考入名校的几率!

  ● 多路径发展,提前做好准备

  升学规划,核心在于硬实力的提升!对于目标院校在“双一流”层次的初高中学生,建议学科综合+竞赛双路径发展,学有余力情况下提早渗透竞赛学习,为升学争取更多机会和可能。

  ● 关注各类高校体验营

  目标是清北华五(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顶尖高校的考生,同时还要关注高校暑期夏令营活动,提前接触高校,为特招储备提前量,争取一些额外的评级优惠。

(责任编辑 余新花 赵洪河)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中国教育在线 2022-03-24 10:46
SRC-1924320123 2021-08-27 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