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滨江区连续6年打造课改成果金名片!2019“白马湖之秋”浙江省名师新课堂研训启动
2019-10-18 20:35:00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

  中国教育在线浙江站讯 (记者 陈显婷 通讯员 李国亮)10月18日上午,2019年“白马湖之秋”浙江省名师新课堂教学研训活动开幕式暨首场小学语文课堂展示活动(下简称“研训活动”)在杭州高新实验学校启幕。

开幕式现场

  本次研训活动由浙江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工作站专业支持,由杭州市滨江区教育局主办,滨江区教师进修学校承办。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任学宝,浙江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常务副主任卢真金教授,办公室副主任姚安娣、滨江区教育局副局长吴水刚,杭州市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刘荣华,滨江区教师进修学校书记陈一中、校长苏建强等领导专家以及来自省内外的800余位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

  自2014年起,每年10月,省内外一线教师都会齐聚“白马湖之秋”,共同聚焦新课堂上“教与学”的变革。

滨江区教育局副局长吴水刚致辞

  滨江区教育局副局长吴水刚表示,滨江区一直致力于创建教育最强区、打造美好教育的区域样板,在推进“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的课堂教育深度变革的路上从未停歇。“白马湖之秋”研训活动就是区域推进新课改的重要平台之一。

  “连续举办多年的课堂研训活动,已成为我区展示、交流区域课改成果的一张金名片, 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吴水刚说。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任学宝主任致辞

  开幕式上,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任学宝表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 提出,如何落实教学理念向教学实践的转化,也就是说,现在的课堂教学已从最初的关注理念,转变为关注课堂思维了,课堂教学要回归育人本质。

  “我们老师在上课时,面对的是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时刻关注人的内心世界,时刻关注人的个性与潜能的发展,”任主任说,这就需要老师关注学生思维的变化。老师的上课行为,能否激发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否教会学生去思考、去研究,这是值得思考的。

  “我们的老师从来不缺少课堂教学理念,但如何将理念落实到课堂实践中,让学生有所变化,就比较难了。”任主任认为,正因如此,“白马湖之秋”研训活动才有不断深入开展,不断丰富内涵,不断举办下去的意义。

课堂研训活动专家云集

  一路走来,滨江区教师进修学校校书记陈一中可谓是见证了“白马湖之秋”课堂研训活动的开展。他说,传统课堂以老师的讲为主,而新课堂则更注重学生的“输出”,即让学生在课堂中读出来、写出来、画出来和做出来,发挥其主动学习的能力,达到有效学习的效果。

  陈书记说,在新课堂上,学习本身要对孩子有意义,教育教学要有效地发生,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想要达到这样的理想课堂效果,就要求老师与时俱进,变革课堂教学方式。”

  此外,陈书记还提到一项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在浙江中小学生40分钟的课堂上,主动学习的时间平均为11分钟,浙江省、杭州市优质课程的有效学习时间是18分钟,占比不到50%。陈书记希望,“白马湖之秋”研训活动能通过不断地探索与交流,改变老师的课堂教学样式,进一步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

小学语文专场现场

  记者了解到,本次研学活动延续以往的特点,又呈现出来不少新亮点。

  一是展示新课型。活动将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以多种课型为切入口,建立“以生为本,学为中心”的新课堂,通过课堂展示、要素分析、理论诠释,提升各学科骨干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二是研究新教材。活动将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围绕各个领域的内容进行展开,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同时,活动将促进听课教师对学科教材内容的编排体系及学科本质有全面系统的把握和深刻理解。

  三是传播新理念。每届活动都邀请国内知名的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围绕当前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作权威的学术报告,以提高各学科骨干教师的教育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

  此外,每个学科的分场活动都会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并伴有听众互动交流,结合学科专家的点评及观点做小报告,使教师听有所获、观有所思、研有所长。

特级教师、杭州市小学语文教研员刘荣华精彩点评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8年,参与“白马湖之秋”课堂研训活动的教师和优秀骨干教师就有近2.11万人,形成了良好的社会辐射效应。

  据悉,在未来的十几天里,还将举行初中语文、初中科学、初中英语、小学数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等七个学科的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特级教师的课堂点评及教育专家的观点报告,以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提高各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的水平,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